三分法构图让画面更透气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打开相机网格线,你会看到四条线把画面切成九宫格,把主体放在任意交叉点上,比如拍人像时让眼睛落在右上格点,背景自然就有了呼吸感,海边拍落日时,地平线压在下三分之一线,天空占比更大,这种不平衡反而让照片活了起来,有人问为什么不能居中?试试看——把灯塔放在正中间,整张照片就像被钉死的标本,少了探索的余味。
引导线构图牵着观众眼睛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铁轨、河流、甚至超市货架的透视线条,都是天然的视觉导游,去年在古镇拍巷子时,故意让青石板路的缝隙斜穿画面,尽头站着穿红衣的老人,所有人的视线都会顺着线条滑向主角,但要注意陷阱:引导线太乱反而变绊脚石,有次拍大桥钢索,结果纵横交错的绳索把画面割得支离破碎,像被猫抓过的毛线团。
框架式构图给画面装上画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窗框、拱门、树叶间隙都能变成天然相框,在故宫拍殿宇时,特意透过红漆剥落的门洞取景,斑驳的木框既突出了琉璃瓦的鲜艳,又暗示了时光的层叠,但别被框架绑架——有次为了用树枝框住月亮,结果前景树叶黑乎乎一团,活像照片长了霉斑,记住框架是服务员,不能抢了主菜的风头。
对称构图制造视觉催眠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倒影、建筑立面、甚至两碗摆好的拉面,对称能带来强烈的仪式感,拍茶室时把榻榻米中线对准构图线,茶具左右镜像摆放,强迫症患者看了都说舒服,但绝对对称容易变成死板的证件照,有次拍对称的教堂,后来发现稍微歪斜的十字架投影,反而让神圣感有了人间的温度。
留白构图给想象插上翅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雪地里单只脚印,天空角落的风筝,这种"少即是多"的哲学最难把握,去年拍秋千特写,只取空荡荡的绳索和三分之一座椅,有人问"人在哪?"——正是看不见的推手,让观者自己补全故事,但要小心留白变空白,曾试过拍孤舟,结果小舟在画面里小得像粒芝麻,辽阔水面反而成了空洞的PPT背景。


 忆起江南水乡
 忆起江南水乡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