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比赛投稿要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照片尺寸需符合主办方规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就像裁缝做衣服得先量体,投稿前务必确认像素和长宽比,某次比赛要求3000像素长边,影友老张硬塞了手机直出的1200像素照片,结果连初筛都没过,建议用Lightroom导出时勾选"限制像素"选项,同时保留EXIF信息——这相当于照片的身份证,评委可能通过它判断是否违规后期。
主题表达要像洋葱般有层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去年城市主题冠军作品《晨雾中的报亭》,表面是雾气弥漫的街景,仔细看会发现报亭老人正在整理"消失的纸质媒体",这种三层递进(视觉美-人文场景-时代隐喻)的构思,比单纯拍地标建筑高明得多,试着在取景时自问:第一眼吸引人的是什么?走近看会发现什么细节?回家整理时又能读出什么隐喻?
后期处理别越过道德虚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摄影圈有个著名争议:某风光赛获奖作品被扒出拼接了三个不同时间的天空,这就好比用十个人的优点拼成"完人",再参加选美,建议遵循"30%法则"——亮度/色温等基础调整不超过原片的30%,移除电线等微小干扰物可以接受,但挪动建筑位置绝对踩红线,记住评委都是"人肉EXIF检测仪"。
组图叙事要像说书人般连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投6张组图却像6个独立故事?试试"三幕剧结构":1号图设悬念(特写雨中的婚戒),3号图展冲突(全景的争吵背影),6号图留余韵(空镜头里熄灭的喜烛),曾见优秀组图用同一扇窗户的昼夜变化,玻璃反光里藏着完整故事线,编辑时不妨把照片铺地上,像玩拼图那样找内在逻辑。
文字说明是最后的加分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千万别写"这张照片表达了美"之类的废话,某纪实摄影冠军在说明栏只写:"拍摄于矿难善后第3天,遗物箱编号17的主人曾收集蝴蝶标本",具体的时间、数字、反差细节,比形容词有力百倍,如果实在不会写,就假装在给视力障碍者口述照片,自然能抓到重点。


 JasmineBreeze
 JasmineBreeze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