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法构图最符合人类视觉习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把画面横竖各分成三等份,四条线交汇的四个点就是黄金视觉点,拍人像时把眼睛放在左上交叉点,拍风景时让地平线对齐下方横线,你会发现照片突然有了呼吸感,但有人问:为什么非要三等分?二八分不行吗?其实早期画家们早就验证过,这种比例最接近人眼观察世界的自然节奏,就像我们切蛋糕时总会下意识避开正中央下刀。
引导线构图会欺骗观众视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公路、河流或栏杆形成的线条,会像魔术师的手杖般把观众目光引向特定区域,去年在青海拍盐湖时,我用结晶形成的天然纹路作引导线,让原本平淡的白色背景突然有了纵深感,但要注意线条不能太杂乱,就像给人指路时如果同时伸出五根手指,反而会让人迷失方向,有学员曾抱怨:"我明明用了延伸的铁轨,为什么照片还是显得很平?"后来发现是前景堆了太多碎石,把引导线拦腰截断了。
框架式构图是天然的取景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用门窗、树枝甚至双手搭成画框,能强制观众聚焦在框内主体上,上周在古镇拍摄时,我让模特站在圆拱门里,石框不仅压暗了周边杂乱环境,还形成了有趣的明暗对比,但新手常犯的错是把框架塞得太满,就像硬要把大象塞进冰箱——留出20%透气空间,照片才不会显得窒息,框架不必完整,半扇破窗有时比完整的门洞更有味道。
对称构图藏着危险的平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教堂穹顶或水面倒影这类绝对对称,会带来强烈的秩序美,但我在故宫拍屋檐时发现,完全对称的构图就像走钢丝,稍微歪斜就会让整个画面垮掉,有个诀窍:打开相机网格线,把对称轴严格对齐竖线,不过也有例外,去年拍茶卡盐湖时故意把倒影拍歪5度,水面裂开的纹路反而让死板的对称活了过来,这就像煮溏心蛋,教科书说煮6分钟,但海拔不同时就得调整火候。
负空间构图考验忍耐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面积留白看似简单,实则是场心理博弈,给学员布置作业时,十个人有九个会在天空留白处忍不住加飞鸟或文字,真正的高手就像国画师,敢让四尺宣纸上只画一尾孤舟,上个月拍沙漠,我硬是等到黄昏时沙丘投下最长阴影才按下快门,那片空白里藏着比实物更强烈的孤独感,留白不是偷懒,就像吃寿司时米饭和鱼生的比例,少一分则寡淡,多一分则油腻。


 Sky天空蓝
 Sky天空蓝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