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摄影师如何计算年收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以为接单量乘以单价就是总收入,这就像用相机的自动模式拍逆光——结果必然曝光不足,实际收入要扣除器材损耗(比如镜头马达五年必修)、交通住宿(外地单占三成成本)、二次消费修图(20%客户会加选精修),以二线城市为例,单场收费3000元的中档摄影师,刨除隐性开支后,到手可能只有报价的六成,年拍50场看似能挣18万,实际到手约11万,相当于每天举着2公斤设备连续工作10小时的小时工资。
淡旺季收入差能吃掉半年利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五一、十月的周末档期能溢价50%,但冬季三个月可能颗粒无收,有位从业八年的同行在东北拍婚礼,1月份只能靠拍新生儿满月照维持工作室房租,这就像用恒定F4光圈拍室内暗光婚礼,看似参数够用,实际ISO飙到6400还得靠后期强拉阴影,聪明的摄影师会开发婚纱照、订婚跟拍等衍生业务,就像给相机装双卡槽备份,给现金流上道保险。
技术迭代正在淘汰老派拍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现在新人要的是电影感运镜和即时快修,还在用单反配24-70走天下的摄影师,就像坚持用机械快门线的新郎——仪式感有余,效率不足,去年有个案例:某团队因不会用无人机拍大场景,被客户临时砍掉20%尾款,但设备更新又是无底洞,全画幅微单加稳定器的3万投入,相当于接10场平价婚礼白干。
口碑传播比营销投放更值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朋友圈九宫格就是最好的广告,这道理和构图三分法一样经典,有位摄影师在新人敬酒时主动抓拍亲属互动,后来被推荐给整个企业工会,但过度依赖熟人介绍也有风险,就像只靠自然光拍摄——阴天就得停工,现在同行都在小红书发拍摄花絮,但转化率可能还不如婚庆公司私下塞张名片。
自由职业者的社保陷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看着年入15万很风光,扣除每年2万多的全额社保,实际相当于普通白领月薪过万的水平,更别说腰椎间盘突出这类职业病,就像CMOS传感器进灰——迟早要花钱处理,有位同行旺季连拍32天,结果肌腱炎发作,修图费劲到只能外包,反而倒贴3000元。


 Rain雨之灵
 Rain雨之灵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