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风景中的人物位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人物出现在壮阔的山川或绵延的海岸线前,最常犯的错误是把人像随意"丢"进画面,试着问自己:这个背影或侧脸究竟要为风景服务,还是成为视觉焦点?在冰岛黑沙滩拍摄时,我让模特站在浪花冲刷形成的纹理延长线上,既利用引导线突出人物,又让火山岩的肌理成为天然画框,人物占画面1/6到1/10时最易形成比例震撼——就像蛋糕上的樱桃,太小会消失,太大就抢味。
服装色彩如何与自然对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太多穿着荧光粉冲锋衣的游客毁掉晨曦中的雪山倒影,自然界的色彩自带灰度,那些在都市里显高级的莫兰迪色系,到了野外反而像褪了色的墙纸,去年在内蒙古草原,我让穿着赭石色斗篷的模特站在沙棘丛中,后期仅加强环境色的饱和度,人物就像从土地里长出来般和谐,下次拍摄前不妨观察环境主色调,带块色卡比对,这比后期调色更事半功倍。
长曝光下的人物处理秘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瀑布流水想用慢门,但人物一动就糊成鬼影怎么办?这就像要求孩子在糖罐前保持静止——不现实,我的笨办法是分两次曝光:先拍30秒纯净风景,再让模特保持2秒静止单独拍摄,后期合成时,用蒙版擦出清晰人像,在尼加拉瓜瀑布实践时,模特的发丝在2秒曝光里仍会轻微飘动,反而比完全静止更生动,绝对静止会像蜡像,1/4秒左右的动态模糊最显真实。
逆光剪影的叙事可能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剪影照片总像黑色剪纸?问题出在肢体语言的吝啬,在纳米比亚死亡谷拍日出时,我要求模特将草帽抛向空中,展开的双臂与帽檐的弧线恰好框住远处沙丘,剪影的本质是用负空间讲故事,就像皮影戏需要夸张的动作幅度,下次不妨试试让人物手持渔网、雨伞等道具,轮廓的戏剧性会几何级增长。
恶劣天气的人物介入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暴雨天收相机?那会错过魔幻时刻,在苏格兰遭遇横风时,我让模特撑着透明伞逆风行走,雨丝在暗色松林背景下变成银色斜线,伞骨承受风力的变形反而强化了画面张力,雾天拍摄更妙,让人物持钨丝灯站在能见度边缘,光晕会形成天然层次,坏天气是自然的情绪放大器,就像炖汤时的猛火,虽然危险但滋味更浓。


 ForestBreezeJoy
 ForestBreezeJoy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