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拍摄影师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跟拍摄影师需要掌握动态构图技巧
很多人以为跟拍就是扛着相机追着人跑,其实动态构图才是核心,比如婚礼跟拍时,新娘抛捧花的瞬间,如果只盯着中心人物,画面会显得呆板,有经验的摄影师会提前观察环境,用广角镜头囊括人群欢呼的手臂,同时保持新娘在黄金分割点,这就像炒菜时火候的掌控——大火爆炒容易焦,小火慢炖才能入味。
光线变化是跟拍的最大挑战
室内转场到户外时,相机参数如果没及时调整,很可能拍出死白或死黑的废片,去年我拍一场企业活动,领导从昏暗的会议室突然走向阳光露台,幸亏提前把ISO调到自动模式,像给相机装了"光线感应器",这就好比夏天进出空调房,身体需要三秒适应温差,相机反应速度更要快十倍。
预判性拍摄比后期补救更重要
客户常抱怨:"为什么没拍到关键表情?"其实问题出在拍摄节奏上,拍儿童生日会时,当孩子盯着蜡烛深吸气,有经验的摄影师已经半按快门——因为接下来不是吹灭蜡烛就是哭闹,这就像钓鱼看浮漂,颤动瞬间就要提竿,等鱼完全咬钩就晚了,我通常会提前研究流程单,在主持人说"时就移动站位。
设备轻量化决定跟拍持久力
见过新手带着三脚架、闪光灯、三台机身拍婚庆,仪式没开始就累得手抖,我现在只用带防抖的24-70mm变焦镜头,像瑞士军刀般全能,有次连续跟拍8小时,斜挎式相机带把重量分散到肩膀,这可比双肩包实用多了,毕竟摄影师不是骆驼,设备也不是越重越专业。
临场应变能力比参数记忆重要
总有人问我"拍晚宴该用多少快门速度",其实场地水晶灯、LED屏都会改变光线条件,上周拍珠宝展,展柜反光让测光表失灵,我直接改用点测光对着模特锁骨测光,这种应变就像老司机开车,既不会死盯转速表,也不会忘记看后视镜,真正的好照片,参数从来不是决定性因素。


 Grace优雅范
 Grace优雅范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