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法构图让画面呼吸更顺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把取景框横竖各划两条等分线,你会得到四个交叉点——这就是三分法的核心,很多人刚接触摄影时,总习惯把主体怼在正中间,结果拍出来的照片像被钉在墙上的标本,试着把地平线放在下三分之一线,或者让人物的眼睛落在右上交叉点,画面突然就活了过来,比如拍夕阳时,把太阳放在右上方交叉点,留出左侧大面积晚霞,那种辽阔感比居中构图强三倍不止。
引导线构图会偷走观众视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铁轨、河流、甚至超市货架的透视线条,都是天然的视线窃贼,去年我在古镇拍片,发现青石板路的缝隙线像箭头一样指向远处灯笼,立刻蹲低机位用广角端强化透视,结果看照片的人都说目光不自觉被"拽"到灯笼上,但要当心线条太杂乱反而变成视觉迷宫,就像同时指八个方向的导游,谁还记得住重点?
框架式构图给风景加个画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窗户、拱门、树枝形成的空隙,都是现成的天然画框,有次在胡同里看见爬山虎缠绕的老门框,透过它拍对面晒太阳的老人,比直接拍多了三层趣味:先是门框的沧桑质感,然后是光影营造的纵深感,最后才看到故事主角,不过别为了框而框,就像相亲时硬要戴金丝眼镜装文化人,假框架比没框架更尴尬。
对称构图玩的是平衡魔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建筑摄影师最爱这种玩法,但水面倒影、甚至两杯咖啡的摆放都能制造镜像效果,上周路过玻璃幕墙大厦,我等到云朵在玻璃上形成完美倒影时按下快门,得到的照片像被施了对称咒语,不过绝对对称容易显得死板,就像强迫症摆的筷子,偶尔在画面一角加入斜插的吸管,反而更有呼吸感。
负空间构图用空白讲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面积留白不是浪费画面,而是给想象留余地,拍雪地里的一行脚印,比拍整个雪橇队更有代入感——那些空白仿佛在问"这人要去哪?",但留白面积需要精确计算,就像煮粥时加水,太少会糊锅,太多就成汤了,去年拍沙漠中的孤树,树放在左下角,右上角留出三分之二天空,后期调成低饱和,荒凉感直接翻倍。


 墨香浸润心灵
 墨香浸润心灵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