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基础操作决定拍摄成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新手按下快门才发现照片模糊或过曝,问题往往出在不会调节光圈、快门和ISO这三要素,比如拍摄奔跑的宠物时,若快门速度低于1/500秒,画面必然糊成一片,建议先在白天光线充足时练习:将模式转盘调到S档(快门优先),尝试用1/1000秒凝固水花飞溅的瞬间,再用1/30秒拍出咖啡拉花的流动感,对比差异立刻就能理解参数意义。
构图法则需要活学活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分法虽是黄金准则,但死板遵循反而会限制创意,拍摄儿童特写时,把眼睛放在交叉点确实突出神韵;但遇到对称的古建筑,强行三分就不如居中构图震撼,曾有个学员在公园拍长廊,最初机械使用三分法,后来改为引导线构图,让两侧红杉形成天然画框,效果立刻提升,规则是用来打破的,但先要熟练掌握。
自然光运用考验观察能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一朵花早晨拍柔和,中午拍却生硬?光线角度和强度直接影响质感,建议做个小实验:选阴天拍摄静物,此时云层如同巨型柔光箱;等到晴天正午,用白卡纸给阴影补光,模拟反光板效果,逆光拍摄树叶时,故意让镜头吃进少许眩光,反而能营造梦幻氛围,光位"比"光量"更重要,窗台边的早餐比影棚灯更有生活气息。
后期处理不是补救手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人觉得RAW格式占内存,总用JPEG直出,等发现过曝的天空拉不回来才后悔,用Lightroom演示两张同一场景照片:JPEG文件调整曝光时,云层细节已经出现色阶断裂;而RAW格式即使欠曝2档,依然能找回暗部纹理,但后期不是万能,比如模糊的追焦失误就无法修复,建议养成"前期认真拍,后期精细调"的习惯,就像做饭既要食材新鲜,也要掌握火候。
培养摄影眼比升级设备更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拿着入门机的学员常问"是不是该换全画幅",其实手机也能出好片,上周的作业中,有人用千元机拍出获奖作品——他发现了菜场鱼摊的绝妙镜面:不锈钢盆倒影着摊主皱纹,构成虚实交错的叙事,试着每天找三个值得拍的细节:斑驳墙面的裂纹、雨伞上的水珠轨迹、外卖小哥头盔的反光,这些训练比纠结器材参数更能提升摄影直觉。


 Sweet甜心
 Sweet甜心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