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光圈如何控制画面虚实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拧动镜头上的光圈环时,就像调节水龙头流量——f/1.8大光圈下背景像被沸水冲开的蜂蜜般化开,而f/16小光圈则让远景如同冷冻的糖浆凝固在画面里,许多新手困惑为何f值越小光圈反而越大?其实数字代表的是分母,就像切披萨时1/8块肯定比1/4块小,拍摄人像时,不妨让模特站在离背景三米远的铁艺栏杆前,分别用f/2.8和f/8拍摄,你会发现栏杆纹理从朦胧色块变成清晰网格的过程。
快门速度怎样冻结动态瞬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去年春天拍樱花时,1/1000秒快门把飘落花瓣钉在空中,而1/30秒则让花瓣拉出丝绒轨迹,这就像用筷子夹菜——快速出击能精准夹起花生米,缓慢移动反而会蹭落食物,拍摄奔跑的宠物狗时,试试从1/500秒开始逐步降低快门,你会看到爪子从清晰到拖影的渐变,但要注意手持拍摄的极限,当快门慢于1/焦距秒时,画面容易像没对焦的老花镜般模糊。
白平衡设置如何改变照片情绪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阴天用6000K色温拍咖啡杯,拿铁会泛着病态的蓝调,就像把热饮倒进不锈钢杯;换成4500K后,咖啡立刻冒出暖融融的香气,这类似于厨房里调节灶火——大火冷白光适合爆炒,小火暖黄光更配炖汤,下次在黄昏拍摄时,可以故意把白平衡设为3000K,让晚霞像被泼了橙汁般浓烈,或者设为7000K制造月光般的清冷感。
构图引导线为何能抓住眼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老街的石板路裂缝、生锈的铁轨、甚至是奶茶杯的吸管,这些都能成为天然视线导轨,去年在码头拍摄时,故意让渔船缆绳从右下角斜穿画面,观众目光就像坐滑梯般溜向远处的灯塔,但要注意线条不能太多太乱,就像给人指路时同时比划三个方向反而会让人迷路,尝试用手机九宫格功能,把引导线对准网格线交汇点,你会发现画面突然有了磁吸力。
不同焦段镜头如何重塑空间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用24mm广角拍餐桌时,最近的酒杯会产生气球般的膨胀变形,而50mm标准镜头则像忠实的记录者,这类似于我们看鱼缸——贴着玻璃时金鱼显得巨大,退后两步才能看清整体比例,拍摄建筑时,35mm镜头能让前景的罗马柱和背景穹顶产生对话,而200mm长焦会把月亮"拉"到教堂尖顶上,制造超现实的空间压缩效果。


 Wind清风客
 Wind清风客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