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三项基本原则举例说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线是摄影的第一语言
为什么同一场景,早晨和傍晚拍出的照片差距那么大?答案藏在光线的角度和质感里,正午的顶光会在人脸投下难看的阴影,而日出后一小时的斜射光却能勾勒出建筑的立体感,尝试在阴天拍摄人像,柔和的散射光会让皮肤瑕疵消失;而晴天的逆光拍摄,则需要用反光板补光,否则主体就变成了剪影,控制光线不是专业摄影师的专利——移动拍摄位置、等待云层遮挡,甚至用白床单当简易柔光罩,都是普通人能掌握的技巧。
构图决定视觉的流动方向
你有没有发现,优秀的照片总能让视线自然停留在某个区域?这源于摄影师对线条的操控,比如拍城市风光时,让道路的延伸线指向远方高楼,观众的视线就会跟着"走"向画面深处,拍摄静物时,把茶杯放在画面右下角的黄金分割点,留出左侧蒸汽的上升空间,比居中摆放生动十倍,打破常规也能制造惊喜:故意把地平线压到画面底部1/5处,突显风暴来临前的压迫感,构图不是数学公式,当你在公园拍孩子奔跑时,倾斜的画面反而比横平竖直更有动感。
瞬间比完美更重要
婚礼摄影师最懂这个道理——新娘父亲抹泪的瞬间,比精心摆拍的全家福珍贵百倍,这要求我们像猎人般保持准备状态:提前调好快门速度,预判人物的动作轨迹,拍摄街头艺人时,与其要求对方"再来一次",不如开启连拍模式抓取最真实的表演张力,即便是风光摄影,浪花撞击礁石的刹那、飞鸟掠过夕阳的剪影,这些转瞬即逝的画面,往往比精心调整三脚架后拍摄的"完美"照片更有生命力。
减法原则让主体开口说话
新手常犯的错误,就是把所有好看元素都塞进画面,其实摄影和写文章一样,需要删除多余的形容词,拍摄夜市美食时,用大光圈虚化后方杂乱的摊位,只让冒着热气的铁板鱿鱼清晰呈现;给老人拍肖像时,选择纯色墙壁而非花哨的窗帘当背景,有个实用技巧:按下快门前,先观察画面四个边角,有没有干扰视线的树枝、塑料袋或无关路人?有时候后退两步,或者换个拍摄角度,就能让杂乱背景瞬间消失。


 CloudWhisper
 CloudWhisper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