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定时拍照软件如何解放摄影师双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我们需要拍摄长时间曝光的星轨或植物生长过程时,双手按快门反而成了累赘,这就好比煮汤时不停掀锅盖,既干扰过程又容易烫伤,通过设置2秒到24小时的拍摄间隔,软件能像闹钟一样准时触发快门,我曾用30秒间隔记录昙花开放,期间还能腾出手调整补光灯——毕竟让相机自己干活,总比盯着看三小时更人性化。
定时精度差异会导致哪些意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便宜的软件可能像不准时的快递员,承诺每分钟拍一张,实际误差能达到±5秒,拍摄日出时,这种误差会让朝阳"跳帧",测试时我用原子钟对比,发现某开源软件在连续工作2小时后竟慢了47秒,这提醒我们:关键拍摄前要用手机秒表实测,或者直接选用带硬件时钟同步的专业软件。
间隔时长设置藏着哪些学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人问:"既然要拍1000张云彩变化,为什么不设成1秒间隔?"这就像用高速连拍录煮开水,最终只会得到雷同的废片,实际测试中,流动的云层在15秒间隔下才能形成视觉动感,而微距拍摄露珠蒸发则需要3秒间隔,间隔时长应该大于相机存储速度,否则就像往满的邮箱硬塞信件,迟早会卡死。
软件死机时如何挽救拍摄计划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遇到过最崩溃的情况:软件在拍摄第873张时闪退,而候鸟群刚好飞入画面,现在我会同时开启手机备用定时器,像给汽车装备胎一样双重保险,某些软件提供断点续拍功能,能自动跳过已拍摄的时间段,建议选择能将日志文件保存在本地的软件,这样就像航海日志,随时能查"故障发生在哪个经纬度"。
定时拍摄怎样避免成为数据灾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连续工作一周的定时拍摄,产生的不是作品而是数据泥石流,有次我忘记设置自动命名规则,最终得到3000多张都叫"IMG_001"的照片——它们像超市里没贴标签的罐头,根本分不清先后,现在我会让软件在文件名嵌入日期时间码,这相当于给每颗螺丝钉都打上出厂编号,存储卡剩余空间预警最好设为预期拍摄量的3倍,因为临时想改间隔时长是常有的事。


 Bird飞鸟翔
 Bird飞鸟翔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