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决定了风景照片的质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晨五点的山脊和下午三点的沙滩,拍出来完全是两个世界,很多人抱怨相机不如手机"智能",其实是没搞懂光线的脾气,逆光拍摄湖面时,水面反光会吃掉所有细节,这时候得蹲低身子,让岸边岩石作为前景遮挡部分强光,有次在黄山等日出,云海反光像打翻的水银,把曝光补偿降到-1.3档才压住过曝,暗部细节反而从阴影里浮了出来。
三脚架不是用来防抖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太多人举着三脚架当自拍杆用,这玩意儿真正的价值在于强迫你慢下来,拍瀑布时用1/4秒快门,水流就变成了丝绸,但手持拍摄肯定糊成一片,有次在九寨沟,同行游客抱怨拍不出镜海倒影,我让他把ISO降到100,架上三脚架等风停的间隙——那些摇晃的树影安定下来的三秒钟,足够传感器吃透整个倒置的世界。
广角镜头会撒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4mm镜头能把小水洼拍成湖泊,这事既神奇又危险,在坝上草原拍野花时,蹲下来让镜头离最近的花丛不足20厘米,远景的山峦突然被推到了天边,但要注意前景不能太贪心,有次见人用16mm拍胡杨林,近处的枯枝扭曲得像抽象画,远处的地平线却弯成了拱桥,这时候得后退三步,换35mm焦距重新构图,畸变和真实感才能达成和解。
后期不是救生圈而是潜水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有人以为RAW格式能拯救废片,其实它只是让你看清海底的细节,在霞浦拍滩涂时,晨雾中的色温像没调匀的豆浆,现场看片总觉得灰蒙蒙,回家后在PS里动了两组曲线:一组把高光区域的青色调亮5%,另一组给阴影加点品红,整个画面突然就有了呼吸感,但这招对过曝的天空无效,所以拍摄时宁可欠曝半档,也别让高光区域变成白纸。
天气预报比镜头更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去年在梅里雪山守了三天,当地牧民笑我像等姑娘赴约的傻子,第四天凌晨突然降雪,卡瓦格博峰在破晓时分露出真容,山尖的雪沫被晨光点燃成粉红色,这时候什么焦段构图都来不及想,抓起相机连拍才是正理,后来发现最震撼那张反而是手抖拍虚的,模糊的雪线像流动的银河——有些风景,清晰度反而会削弱它的灵魂。


 Fish鱼儿游
 Fish鱼儿游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