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培训

摄影是不是拍照,摄影与拍照,艺术表达还是简单记录?

摄影是不是简单按下快门很多人举起相机时,以为"咔嚓"一声就是摄影的全部,但观察街头举着手机的路人:有人对着夕阳反复调整构图,有人随手一拍就匆匆离开——前者可能在…

摄影是不是简单按下快门

摄影是不是简单按下快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举起相机时,以为"咔嚓"一声就是摄影的全部,但观察街头举着手机的路人:有人对着夕阳反复调整构图,有人随手一拍就匆匆离开——前者可能在思考光影的平衡,后者只是记录了场景,真正的摄影需要主动控制曝光三要素,甚至预判动态瞬间,就像炒菜,有人精准把控火候,有人只是把食材扔进锅里。

构图思维如何超越普通拍照

构图思维如何超越普通拍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游客照常把人物居中,而摄影师会寻找前景框架或引导线,试着拍一棵树:直接站在树下仰拍是记录,退后三步用树枝做天然画框则是创作,这种差异类似写信与写诗,前者传递信息,后者还要经营韵律,当你在取景器里移动时,其实是在和现实场景进行二次对话。

后期处理是否改变摄影本质

后期处理是否改变摄影本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人坚持直出照片才纯粹,但暗房时代就有遮挡加光技术,就像做木工,拍照是选木材,后期是刨光上漆,关键看处理目的:修复白平衡失误如同纠正测量误差,而合成多张星空照片则像用不同木料拼贴新家具,过度修饰当然会失真,但合理调整就像给演讲者调麦克风音量。

设备限制会不会阻碍创作

设备限制会不会阻碍创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手机党常羡慕单反的画质,但布列松用50mm定焦拍遍世界,限制反而激发创意:雨天车窗上的水珠可以变成天然柔焦镜,老镜头眩光能营造复古感,这就像限时写作,高手反而因约束突破常规,下次遇到设备瓶颈时,不妨想想如何把短板变成风格标签。

摄影的终点是表达还是记录

摄影的终点是表达还是记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婚礼摄影师要完整记录流程,但插入一个虚焦的戒指特写就有了情绪,同样拍早餐,外卖小哥拍的是工作证据,美食博主却在经营生活美学,就像说话可以报天气也可以诵诗歌,关键在你想让观众看见事实,还是感受温度,试着下次拍摄前问自己:这张照片要替谁的眼睛看世界?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