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常用名词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曝光三要素决定画面明暗
为什么同样的场景,有人拍出死白一片,有人却能保留丰富细节?关键在于光圈、快门、ISO的配合,比如拍摄流水时,1/1000秒的快门会凝固水花,而1/4秒能拍出丝绸质感——这就像用不同速度搅拌蜂蜜,快则纹理清晰,慢则绵柔拉丝,但要注意ISO过高会产生噪点,就像老电视的雪花屏,暗部会出现彩色颗粒。
对焦方式影响视觉重心
自动对焦常出现"拉风箱"现象,镜头来回伸缩却找不到焦点,此时可切换单次对焦(AF-S)锁定主体,如同先用手指确定阅读段落再开始精读,拍摄人像时,若对焦在鼻尖而非眼睛,会像近视者摘掉眼镜般模糊,微距摄影更要手动精细调节,好比用镊子调整显微镜焦距,差之毫厘则主体虚化。
白平衡纠正色彩偏差
清晨拍出的照片泛蓝?这就像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看雪景,钨丝灯模式下拍摄日落,画面会意外地呈现暖橙色溢出,有次在咖啡馆拍摄甜点,自动白平衡让奶油呈现诡异的紫色,后来改用5600K色温才还原出真实的淡黄色——如同给灯泡加上合适颜色的灯罩。
构图法则引导视线走向
三分法则是把画面横竖各分三等份,将主体放在交叉点上,但打破常规的居中构图有时更具冲击力,就像交响乐突然的休止符,拍摄街道时,引导线从右下角延伸到左上角,能创造"走进画面"的错觉,类似公园里曲折的鹅卵石小径吸引游人深入,对角线构图则像倾斜放置的梯子,天然形成动态张力。
景深控制突出画面层次
f/1.8大光圈能让背景融化成彩色光斑,但拍摄集体照时若用此设置,后排人脸会像浸泡在牛奶里,有次拍摄橱窗里的古董钟,f/16的小光圈让铁艺花纹和远处招牌都清晰可见,仿佛隔着鱼缸观察水下景物,景深是三维空间的切片,调整它就像控制舞台追光灯的照射范围。


 MountainPeakAdventure
 MountainPeakAdventure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