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拍出单反级虚化效果
很多人误以为背景虚化必须用大光圈镜头,其实手机也能实现,试试让拍摄对象离镜头近些(30厘米内),背景尽量远(3米外),这时即使f/1.8的手机镜头也能产生明显虚化,上周外滩教学时,学员用iPhone对准前景的咖啡杯,背后东方明珠自然模糊——关键是要制造足够的前后距离差,这和用喷壶浇花时近处叶片挂水珠、远处景物朦胧是一个道理。
为什么阴天反而适合拍人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强烈阳光下模特的鼻影会像刀刻般生硬,而多云天气就像天然的柔光箱,在静安寺带学员实践时,我们特意选择下午三点的薄云天气,模特的皮肤质感立刻细腻三倍,云层越厚,光线越匀,但要注意白平衡偏移——阴天的蓝调需要把色温调到5500K以上,这和煮鸡蛋时火候决定蛋黄颜色的原理异曲同工。
夜景拍摄为何总出现光斑鬼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陆家嘴的霓虹灯在镜头里变成彩色光晕?这不是镜头故障,而是强光源直射镜片产生的衍射,上周有个学员拍环球金融中心时,路灯在画面里炸开成六角星芒——其实只要用手指在镜头前略微遮挡干扰光源,或者改变2度拍摄角度就能解决,这就像晚上透过雨伞看路灯,调整伞骨角度光斑就会变化。
怎样让美食照片冒出"热气"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不出小笼包的热气?秘密在于温差控制,在田子坊的教学中,我们让刚出锅的生煎在空调房静置90秒,等蒸汽变成肉眼可见的缕状时拍摄,同时用侧逆光打亮蒸汽,快门速度控制在1/200秒——比直接拍滚烫的汤水更有效,这和冬天哈气成雾需要特定温度差同理,只不过拍摄时要反向操作。
逆光人像如何避免大黑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思南公馆的梧桐树下拍逆光,很多人发现人脸黑得像剪影,其实相机测光模式选择"点测光"对准面部后,还要+1.3EV曝光补偿,更聪明的办法是用反光板补光:银面反光板在阴天能打出金属质感的光效,而金色面在夕阳时会让肤色像抹了蜂蜜,这就像在黑暗房间里,镜子反射的窗光永远比直接开灯更自然。


 灵眸闪烁光芒
 灵眸闪烁光芒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