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参数就像炒菜火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新手常问"为什么拍夜景总糊成一片?"这和炒菜火候太小一个道理,上周社团在操场拍星轨,小张的ISO死守400,结果快门30秒拍出来的全是噪点,其实当环境光不足时,就像炒菜要用猛火,ISO该开到3200以上,配合三脚架延长曝光——上周实践时老社员用ISO5000+20秒快门,银河的纹理都清晰可见,光圈是锅的大小,快门是翻炒速度,ISO就是灶台的火力。
构图法则藏着视觉陷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教九宫格构图时,小李突然问:"按三分法拍人像,为什么模特像被钉在交叉点上?"这好比写作文光套模板,上个月拍秋叶,我们故意把枫树放在画面正中央,用对称的湖面倒影打破常规——后期发现这种"犯规"构图反而让画面有了仪式感,现在社团橱窗里挂着的那张《破格》,就是故意把地平线压到画面底部1/5处拍的。
光影魔术需要预判走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阳光强烈时怎么拍柔光人像?"这问题让上周外拍成了现场实验,正午在图书馆西侧,我们用白色遮阳伞当反光板,把树影斑驳的墙面变成天然背景,阿凯发现伞面角度差5度,模特眼里的光斑就会从星星变成月牙——后来我们总结出"影子时钟法则":当太阳在模特左侧45度时,反光板要像钟表指针指向10点方向才最自然。
后期修图不是化妆是整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有人把Lightroom当美图秀秀用,直到社团做了次"原片抢救"比赛,那张过曝的樱花图,小王拼命拉高饱和度,花瓣却像塑料花,后来我们用曲线工具单独提亮暗部枝干,反而让花瓣有了通透感,就像中医正骨,动HSL滑块时要先找准"骨骼错位"——上周修复的旧城巷弄照片,就是靠分区域调整阴影色温,让斑驳砖墙透出了年代感。


 浅梦悄然绽放
 浅梦悄然绽放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