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是捕捉光影的魔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你举起相机对准一片落叶,阳光透过叶脉在传感器上留下斑驳的影子——这一刻,摄影的本质就藏在这道光里,很多人误以为拍照只是按快门,但真正的好照片往往需要等待,比如拍摄夕阳时,提前半小时蹲点观察光线变化,你会发现云层移动时形成的丁达尔效应,远比直接拍摄太阳更有层次感,就像钓鱼要懂潮汐,摄影也得学会和光线打交道。
构图是视觉的语法规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有些随手拍的照片总感觉差点意思?很可能忽略了构图,试着把画面想象成九宫格:拍摄人像时,把眼睛放在交叉点上;拍风景时,让地平线对齐下方1/3线,但规则也可以打破——我曾见过一位摄影师故意把模特放在画面边缘,用大面积的空白表现孤独感,这就像写诗,平仄是基础,但真正打动人的往往是出格的那一句。
相机是延伸的眼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用手机拍美食总不如实物诱人?问题可能出在焦距上,手机的广角镜头会让近处的碗变形,而50mm镜头拍出的面条更接近人眼所见,记得有次拍街头表演,我用长焦镜头压缩空间,让舞者与背景的霓虹灯重叠,这种肉眼看不到的效果,正是相机的独特魅力,但别迷信设备,有人用老式胶片机拍的雨巷,比4K视频更有味道。
后期是未完成的创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人说修图是造假,但暗房时代就有遮挡曝光的技术,调色不是加滤镜那么简单,比如阴天拍的灰蒙蒙建筑,只需稍微提升蓝色曲线,就能让石材恢复冷峻的质感,有张获奖照片原本色彩平淡,作者通过降低饱和度反而突出了画面中的一抹红围巾,这好比做菜,原素材是鱼,后期是决定清蒸还是红烧的手艺。
摄影是观察世界的借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最后你会发现,那些整天带着相机的人,看的其实比拍的多,有位前辈教我用取景框当观察框,不拍照时也习惯性框选眼前的画面,现在路过菜市场,我会注意油滴在铁锅上的反光,或是老人皱纹里的阴影,这些瞬间未必会变成照片,但训练出的敏锐度,让你在真正按下快门时少些犹豫——毕竟最好的相机,是长在审美上的那双眼睛。


 SunshineSoul
 SunshineSoul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