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最佳拍摄时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晨和黄昏的"黄金时刻"是风景摄影的作弊器,这时候阳光斜射,光线柔和,能给景物披上金黄色的外衣,但很多人抱怨起不来床,其实雨后初晴的午后同样出彩——云层就像天然的柔光罩,让画面层次分明,记得有次在黄山,我硬是凌晨四点扛着三脚架上山,结果雾气太重白忙一场,后来发现上午九点雾气散开的瞬间,山峦像水墨画一样晕染开来,反而更惊艳。
怎样找到独特的构图角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蹲下来拍野花时,突然发现这个视角让远处的雪山成了背景——这就是构图的魔法,三分法就像炒菜放盐,用多了乏味,完全不用又差点意思,试试把地平线压到画面底部1/5处,给天空留出呼吸感,在青海湖拍摄时,我趴在地上用广角镜头贴近经幡,近大远小的透视让五彩布条像要扑向湖面,比站着拍生动十倍。
为什么相机参数需要打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小光圈能保证远景清晰,但快门速度慢了画面会糊,这就像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拍瀑布时我就吃过亏,f/16的光圈让快门降到1/4秒,水流是雾化了,风吹的树叶全成了重影,后来学会用ISO当和事佬——开到400牺牲少许画质,换来1/60秒的快门,终于让动态和静态元素和平共处。
如何让风景照片会讲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单纯的美景就像没有馅料的包子,好看但差点意思,在婺源拍油菜花田时,特意等了二十分钟,直到戴斗笠的农人牵着牛走进画面,这个移动的"标点符号"瞬间激活了整个场景,同样拍雪山,有经幡做前景比光秃秃的山体多出三分人文气息,风景里的生命痕迹,就是给照片埋下的彩蛋。
后期处理该不该手下留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有人把晚霞调得像番茄火锅汤底,也见过死守"原片主义"让雾凇灰得像过期奶粉,我的原则是:饱和度滑块就像辣椒面,撒之前先想想食材本味,处理坝上草原照片时,只动了三个参数——提亮阴影还原暗部细节,微调白平衡纠正偏色,局部锐化让牧草纹理立起来,好的后期应该像化妆,重点是让人认不出你化了妆。


 FlowerFieldBliss
 FlowerFieldBliss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