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和摄像都依赖光学成像原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无论是按下快门还是录制视频,光线穿过镜头在传感器上形成影像的过程完全一致,许多初学者常问:"为什么我的相机拍视频时也能用拍照镜头?"这正是因为两者共享基础光学结构,比如使用50mm定焦镜头时,静态照片的背景虚化效果与动态视频的浅景深表现完全相通,区别仅在于后者需要持续对焦,去年拍摄樱花时,我刻意用同一支镜头交替拍摄照片和视频,成片的色彩过渡与光学畸变特征几乎一致。
二者都需要精准控制曝光三要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快门速度、光圈、ISO这个铁三角在两种创作中同样关键,有人疑惑:"拍视频为什么也要关注快门?"1/50秒的快门能获得更自然的动态模糊,这与拍摄运动物体时1/500秒的凝固效果看似矛盾,实则都是对光时关系的把控,就像炒菜时大火快炒和小火慢炖的区别,最终都服务于"呈现美味"这个目标,上周拍摄烘焙教程时,我保持f/2.8光圈同时拍照和录像,面团发酵的细腻质感在两种媒介中都得到了完美呈现。
构图法则在两种媒介中通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分法、引导线、框架式构图这些视觉语言从不区分静态或动态,当学员追问:"视频运镜时还要考虑构图吗?"我会带他们观察电影中的固定镜头——那些精妙的画面停顿,本质上就是一张张照片的串联,去年在古镇创作时,我先用摄影思维确定牌坊的黄金分割点位置,拍摄视频时就让模特沿着这个视觉支点走动,静态的构图逻辑成功转化成了动态叙事。
后期处理流程存在大量交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RAW格式调色到降噪处理,很多技术可以无缝迁移,常有爱好者惊讶:"视频单帧也能用Lightroom修图?"这正是因为两者使用相同的色彩科学基础,就像修补旧家具时,无论是拍下修复前后的对比照片,还是记录整个修复过程的视频,都需要相同的白平衡校准技巧,上个月处理婚礼跟拍素材时,我先用拍照模式确定好预设参数,这些数据直接套用在视频拍摄上,省去了大量调试时间。
创作思维都需要时空观察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决定性瞬间与关键帧提取本质上是相通的,当被问及"为什么摄影师转行拍视频更有优势",我会举例说明:拍摄儿童时,摄影师培养的预判能力能准确抓住视频中需要的表情高潮点,这类似于钓鱼时的手感,静态拍摄是瞬间提竿的决断,动态记录则是把握整个咬钩过程,春天拍候鸟迁徙时,我通过拍照积累的鸟类飞行轨迹预判经验,成功拍到了视频中最具张力的展翅瞬间。


 Smart聪慧星
 Smart聪慧星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