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基本技巧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掌握光线是摄影的核心
光线决定了照片的质感,很多人抱怨拍出来的照片发灰,其实问题往往出在光线上,正午的硬光会在脸上投下难看的阴影,而清晨或黄昏的柔和光线则能让皮肤显得通透,试试侧光拍摄静物,你会发现物体的纹理突然变得立体——就像用指尖触摸砂纸和丝绸的区别,阴天反而是人像摄影的好时机,云层成了天然的柔光箱。
构图需要打破常规
三分法?老生常谈,但真正用对的人不多,把主体放在交叉点上只是开始,关键是如何用线条引导视线,比如拍街道时,让路灯或栏杆形成对角线,观众的视线会不自觉地滑向远方,但有时候,故意把主体放在正中央反而更有冲击力,比如对称的建筑或直视镜头的面孔,规则是用来打破的——就像炒菜放盐,教科书说3克,但你的舌头才是最终裁判。
快门速度藏着时间魔法
拍瀑布用慢门还是高速快门?这取决于你想凝固水珠还是拉出丝绢效果,1/1000秒能冻住飞鸟的翅膀,但拍夜晚车流时,三脚架配上2秒曝光会让车灯变成红色光河,有个矛盾现象:手持拍摄时,很多人以为快门越快越安全,其实镜头焦距的倒数才是底线——用200mm镜头时,快门至少1/200秒,否则再稳的手也会出卖你。
对焦失误比跑焦更可怕
自动对焦常对着错误的物体献殷勤,比如拍人像时镜头死盯着背景树叶,这时手动对焦反而可靠,特别是微距摄影时——景深可能比洋葱皮还薄,差1毫米都会让昆虫的眼睛糊成色块,有个诀窍:先对焦再构图,把焦点对准眼睛,半按快门锁定,然后微微平移相机重新调整画面,比直接移动对焦点更不容易出错。
后期不是救世主但能点睛
有人以为RAW格式能拯救一切,就像指望PS能把糊掉的照片变清晰,真相是:过曝的高光区域就像烧焦的吐司,后期也救不回来,但适度调节阴影细节,能让藏在黑暗里的树枝重现脉络,后期是调味料而非主食——你总不会往清蒸鱼上浇番茄酱吧?白平衡微调才是大多数人忽略的利器,偏冷的色调能让雨天显得更忧郁,而暖调则适合面包房的热气腾腾。


 墨香浸润心灵
 墨香浸润心灵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