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合适的光线角度避免面部阴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会议室顶灯常从正上方直射,容易在发言人眼窝、鼻下形成"骷髅光",建议侧身30度站位,让窗户自然光或侧向补光灯成为主光源,曾拍摄某科技论坛时,主讲人站在背窗位置导致整张脸发黑,后来调整到与窗户呈45度的位置,用反光板补亮暗部,皮肤质感立刻通透,若遇到无法移动的顶光,试试让人物微微抬头,用下巴"接住"光线。
捕捉动态瞬间要预判关键节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颁奖握手时总拍成模糊残影?其实握手动作有0.8秒的完整流程:伸手→接触→握紧→晃动,最佳快门时机在接触后0.3秒,此时双方手臂形成稳定的三角形,某次拍摄签约仪式时,提前观察发现签字后必有举合同展示环节,于是改用连拍模式抓取合同刚举到胸口的瞬间,比僵硬的摆拍生动三倍,领导翻页时手指的停顿,比低头读稿的瞬间更值得等待。
广角镜头拍合影要控制边缘畸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4mm镜头拍20人合影时,两侧同事的脸会被拉宽成"南瓜脸",解决方法有三:一是后退三步用50mm焦段拍摄,虽然要换场地但人物比例正常;二是让中间排人员前倾,边缘人员后靠,形成弧形站位;三用后期软件手动校正变形,但会损失画质,去年某企业年会,我们让第一排蹲坐、第二排站椅、第三排站桌,用35mm镜头就解决了三排80人的畸变问题。
多人物场景需建立视觉优先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台上同时存在演讲者、PPT、LED屏时,新手常拍成杂乱的三明治构图,尝试用"三三制":画面左1/3放主讲人,右1/3留屏幕关键信息,剩余1/3给听众反应,某次新品发布会,发现CEO讲解时大屏幕正在播放数据图表,于是刻意等到图表切换成产品特写时按下快门,既保留人物神态又突出产品卖点,重要会议宁可多拍200张废片,也别漏掉PPT翻页的黄金三秒。
应对突发状况要准备备选方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突然被要求拍摄逆光中的红底背景板?别急着调曝光补偿,先试拍发现背景过曝就改拍特写,用人物挡住背景;若必须带背景,开启HDR模式并让人物离背景板远些,去年市政会议临时更换场地,背景变成刺眼的玻璃幕墙,我们立刻改用闪光灯压暗环境光,最终成片既保留了窗外城市景观,又让领导面部曝光正常,这种时候,相机包里常备的黑卡纸比后期软件更管用。


 Star闪耀
 Star闪耀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