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旅游拍照用什么相机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轻便型微单是长途旅行的首选
拖着行李箱赶飞机时,单反相机的重量会让人后悔,去年在京都清水寺,亲眼见到一位游客因长时间背负全画幅单反导致肩颈劳损,最后只能把设备寄存,微单相机如索尼A7C或富士X-T5,重量不足500克却能输出专业级画质,它们的翻转屏设计特别实用——在威尼斯狭窄的巷道里,我把相机举过头顶俯拍运河,通过触控屏精准构图,避免了踮脚盲拍的尴尬。
大变焦镜头比定焦更实用
很多人迷信定焦镜头的画质,但在瑞士少女峰徒步时,根本来不及频繁更换镜头,使用24-200mm这类天涯镜,三分钟内就能完成从雪山全景到土拨鼠特写的切换,虽然最大光圈偏小,但现代相机的ISO6400控噪完全够用,就像多功能瑞士军刀,牺牲些极致性能换来的是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防抖性能决定成片率
在吴哥窟拍摄日出时,发现没带三脚架的游客基本都在用手机——不是他们不想用相机,而是多数入门设备手持1/10秒就糊片,像奥林巴斯OM-1这样的五轴防抖机型,配合镜头防抖能实现6档补偿,上周在雨中的宏村,我手持1/4秒拍流动的溪水,放大看连青苔纹理都清晰,这就像骑自行车,平衡能力强的选手根本不需要辅助轮。
手机无法替代相机的三个场景
在冰岛黑沙滩遇到位举着手机拍极光的游客,后来发现他拍到的只是绿蒙蒙的光雾,相机的大底传感器能捕捉到手机看不到的星芒和极光纹理,就像高压锅和微波炉加热食物的本质区别,另外在土耳其热气球上拍峡谷,手机的数码变焦会让岩层细节变成马赛克;东京浅草寺夜间祭典,手机拍动态灯笼全是拖影,这些时候,松下S5II这样的双原生ISO相机才是正解。
备机选择比主机更考验智慧
在圣托里尼被海浪打湿主相机后,庆幸背包里还有台理光GR3,这种APS-C画幅的卡片机比手机传感器大四倍,能完美应对突发状况,见过太多游客把备用机设为手机,结果在秘鲁马丘比丘遇到逆光就束手无策,建议至少准备台1英寸底的便携机,它就像汽车备胎,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MoonbeamGrace
 MoonbeamGrace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