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技巧

中国摄影报数字报,中国摄影报数字报,影像艺术的数字化阅读平台

光线决定了画面的情绪基调为什么同一处风景在清晨和正午拍摄时,给人的感受截然不同?这就像煮咖啡时水温的控制——90℃的水能激发咖啡豆的果香,而沸水只会带来焦苦味,…

光线决定了画面的情绪基调

光线决定了画面的情绪基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一处风景在清晨和正午拍摄时,给人的感受截然不同?这就像煮咖啡时水温的控制——90℃的水能激发咖啡豆的果香,而沸水只会带来焦苦味,侧光拍摄人像时,面部轮廓会形成自然的明暗过渡,但若强行用正面强光打亮,反而会失去立体感,去年在徽州拍摄马头墙时,特意等到下午四点,那时西斜的光线让青砖表面的纹理像被镀了层金箔,而错用闪光灯补光的游客照片里,那些精美的砖雕全都变成了平板印刷品。

构图是视觉的呼吸节奏

构图是视觉的呼吸节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有人把地平线放在画面正中间吗?这就像唱歌时每个字都用同样音量—— technically correct但令人窒息,三分法构图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模拟了人类眼球转动的自然轨迹,拍摄西湖荷花时,将花苞放在右上交叉点,留出左侧水面倒影的空间,画面顿时有了流动性,但去年在坝上草原,我故意把地平线压到画面底部1/5处,让翻滚的云层占据大部分空间,这种非常规处理反而强化了天地辽阔的震撼。

快门速度是时间的雕刻刀

快门速度是时间的雕刻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拍流水时有人得到牛奶般丝滑的效果,有人却拍出冻结的水珠?这类似于炒青菜的火候把控——爆炒锁住水分,慢炖则软化纤维,用1/1000秒捕捉海浪拍岸的瞬间,每一粒飞溅的水珠都像钻石般锐利;而30秒长曝光下的钱塘江潮,则变成了飘动的绸缎,但要注意,手持拍摄时若盲目追求慢门,画面很可能变成抽象派油画——上个月在古镇拍灯笼,1/15秒的快门让摇曳的光影恰到好处,再慢就会丢失灯笼的形态特征。

色彩管理是照片的方言系统

色彩管理是照片的方言系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总在争论Adobe RGB和sRGB?这好比北方人觉得豆花必须咸香,南方人坚持甜味才是正统,拍摄内蒙秋景时,广袤的草原在Adobe RGB色域下能呈现更多层次的金黄色,但若直接发社交媒体,多数手机会把它压缩成一块艳俗的橘色地毯,去年在霞浦拍滩涂,特意将相机色彩模式设为"中性",后期再手动增加品红和青色的饱和度,这样既保留了晨曦的微妙渐变,又避免了手机屏幕常见的色彩溢出。

对焦选择是观看的语法重音

对焦选择是观看的语法重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画面中有多个主体时,焦点该落在哪里?这如同朗诵时强调不同的字词——"我你"和"我爱"传递的情绪完全不同,在庙会拍摄舞龙队伍时,将对焦点放在龙头上,背景的人群自然虚化成彩色光斑;但若改为对焦后方孩童惊讶的表情,整条龙就变成了烘托氛围的流动色块,不过要注意,f/1.4的大光圈虽然能制造梦幻虚化,但拍摄集体照时若只对焦第一排,后排人物的耳朵很可能和背景融为一体——上周社区活动就有人因此闹了笑话。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