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摄影培训学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机光圈如何控制画面虚实
很多人发现同样的场景,别人拍的主体清晰背景模糊,自己的照片却像手机随手拍,问题往往出在光圈理解上,比如拍摄栈桥的海鸥时,将f/2.8的大光圈比作"睁大的瞳孔",背景的船只自然虚化成色块;而用f/11拍摄五四广场全景时,则像眯起眼睛看东西,前后细节都清清楚楚,有个学员曾固执地用f/16拍人像,结果人物和背后的垃圾桶一样清晰——这就像在嘈杂的啤酒节上,非要听清每个人的对话。
快门速度怎样冻结动态瞬间
啤酒节上喷溅的啤酒泡沫、奥帆中心扬起的帆布,这些动态画面常拍成模糊的拖影,把快门比作眨眼的瞬间:1/1000秒如同瞬间的"眼皮一颤",能凝固浪花碎裂的冰晶;而1/30秒则像缓慢的"困倦眨眼",适合拍摄海水雾化的丝绸效果,有个常见误区是阴天用1/500秒拍静物,结果照片噪点比八大关的落叶还多,快门不仅是时间闸门,更是光线流量的水龙头。
白平衡设置为何改变照片情绪
在圣弥厄尔教堂拍摄时,5500K的色温让石墙呈现冷峻的灰蓝色,像清晨未醒的街道;调到3000K时,墙壁突然泛起蜂蜜色的暖光,仿佛被夕阳亲吻,这就像海鲜市场的照明灯,会让新鲜的鲅鱼泛着诡异的紫色,有学员在台东夜市坚持用自动白平衡,结果糖球的红亮变成了病态的粉——相机不是色盲,但它需要你告诉它什么是"正常"。
构图法则如何服务拍摄主题
金沙滩上把落日放在正中央,得到的只是张明信片式的呆板画面,试着用三分法把礁石放在左下交叉点,浪花形成的引导线自然将视线引向远方的渔船——这就像用筷子夹海螺,找准支点才能撬动整个画面,曾见有人用对称构图拍啤酒博物馆的发酵罐,结果圆罐顶天立地的压迫感,活像要冲出画面砸向观众,规则是地图不是牢笼,就像潮汐能载舟亦能覆舟。


 微风轻拂发丝
 微风轻拂发丝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