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光圈和微距一样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光圈的核心作用是控制景深
按下快门时,光圈叶片收缩的孔径大小直接决定了画面的虚实层次,f/1.8的大光圈能让背景融化成朦胧色块,这是拍摄人像时常用的技巧,但去年我在胡同拍猫,明明用了f/1.4,为什么前景的瓦片和远处的门框却都清晰?后来发现是用了35mm广角镜头——焦距越短,同等光圈下的景深反而越大,这就像用吸管吹泡泡,管子越粗(焦距长),吹出的泡泡(虚化)越明显。
微距镜头专攻放大倍率
当需要拍摄花蕊上的露珠或昆虫复眼时,普通镜头最近对焦距离往往在30cm以上,我的60mm微距镜头却能贴近到19cm,实现1:1的放大比例,曾有个误区:以为开大光圈就能拍清睫毛细节,结果发现f/2.8下景深薄如蝉翼,稍一抖动就糊片,后来改用f/8配合环形闪光灯,才拍到蚂蚁触角上的分节,这就像用显微镜观察细胞,不单纯是离得近,更需要整套光学系统的配合。
两者都能制造虚化但原理不同
婚礼摄影师常用85mm f/1.2让背景光斑成梦幻光晕,而生态摄影师用180mm微距镜头拍蝴蝶,即使收缩到f/11,背景依然虚化,关键差异在于拍摄距离——微距镜头的虚化来自物距极近产生的透视压缩,就像把脸贴紧纱窗时,远处的景物自然会模糊,而大光圈虚化是物理孔径的浅景深效应,好比眯起眼睛看路灯时产生的星芒效果。
特殊场景需要协同使用
去年拍珠宝展时遇到个难题:既要展现钻石切面细节,又要把展台灯光虚化成光斑,最终方案是百微镜头开到f/4,既保证0.5倍放大率,又用三盏柔光灯制造可控虚化,这类似做菜时火候与刀工的配合——猛火快炒(大光圈)能锁住色泽,但雕花萝卜(微距)需要文火慢工,f/2.8的微距镜头和f/2.8的人像镜头,就像手术刀和菜刀,虽然都能切开东西,但设计初衷截然不同。


 青春舞动旋律
 青春舞动旋律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