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拍照破解上传照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手机镜头为何总吃光
按下快门时总发现照片边缘泛着诡异的紫边,这其实是镜片组在强光下的衍射现象,去年在青海湖拍日出时就遇到这种情况:明明肉眼看到的金色湖面,成片后却像被泼了半瓶葡萄汁,后来发现把手机镜头擦净后,用食指在镜头顶部搭个小遮光罩,紫边能减轻大半,这就像炒菜时锅边冒烟,拿锅盖斜着挡一下就能缓解,原理都是阻断杂乱的光线路径。
夜间模式到底该不该开
凌晨两点拍城市夜景时,系统总弹出"启用夜间模式"的提示,但实测发现,在有三脚架的情况下,直接调低ISO反而更出效果,上周在南京西路拍霓虹灯牌,用专业模式将ISO控制在400,快门放到1/10秒,成片的灯箱文字比自动模式清晰三倍,这就像熬汤时火候控制,大火快煮看似省时,文火慢炖才能逼出真味,不过手持拍摄时另当别论,那时夜间模式的防抖算法确实能救命。
为什么上传后画质变渣
朋友圈发图最恼人的就是压缩问题,上周拍的樱花特写原图花瓣纹理分明,上传后却糊成粉色面团,经过反复测试,发现先用修图软件将图片长边缩放到1080像素,再另存为质量85%的JPG格式,能最大限度保留细节,这就像寄快递时把大衣真空压缩,既节省空间又保持版型,千万别相信社交平台所谓的"高清上传"选项,那不过是把2MB的文件压缩成200KB的温柔谎言。
连拍功能藏着什么玄机
给孩子抓拍踢球瞬间时,发现连拍20张里只有3张对焦准确,后来才明白要先用中心点锁定球员,等跑动轨迹与对焦平面重合时再启动连拍,上周社区足球赛就用这方法,成功捕捉到凌空抽射时足球变形的瞬间,这就像钓鱼时收竿的时机,太早会惊跑鱼群,太晚又错过咬钩,关键在预判运动轨迹,现在的手机虽然每秒能拍30帧,但不懂这个原理照样会拍出20张废片。
修图软件是否在说谎
用自动美化功能处理阴天拍的建筑群,天空确实变蓝了,但仔细看发现连玻璃幕墙的倒影也被染成蓝色,后来学会在局部调整时,先用吸管工具取样真实天色,再用笔刷手动修复,上个月拍陆家嘴三件套时就靠这招,既还原了暴雨前的铅灰色云层,又保持了建筑本身的冷调质感,这就像化妆时不能全脸涂同一色号粉底,高光阴影得分区处理,那些一键美颜的广告词,和泡面包装上的牛肉图案一样不可轻信。


 Magic魔法梦
 Magic魔法梦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