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摄影师需要理解客户需求
客户的需求往往藏在模糊的表述里,比如对方说“要高级感”,但“高级感”可能是低调的暗调,也可能是明亮的极简风格,这时候就得像侦探一样追问细节:品牌调性是什么?目标受众是谁?用在什么渠道?有一次拍化妆品,客户坚持要“自然光效果”,但实际需要的是柔和均匀的布光——因为他们的用户讨厌过度修图,于是我用柔光箱模拟窗光,既满足“自然”的错觉,又保证了产品质感,你看,商业摄影的第一课永远是:客户说的不一定是他们真正想要的。
商业摄影师必须掌控光线
光线能成就一张照片,也能毁掉它,拍反光材质时最头疼——不锈钢水壶上的高光像条白蛇乱窜,这时候就要用硫酸纸做“光栅”,把直射光变成漫射光,但矛盾来了:柔光虽然友好,却可能让金属失去锐利的质感,我的解决办法是主光柔化,侧后方加窄条光勾勒边缘,这就像炒菜,火候太猛会焦,太小又没镬气,得找到平衡点,有一次拍珠宝,客户要求“璀璨但不刺眼”,最后用束光筒打出星芒效果,后期再压暗背景,才让钻石既有锋芒又不扎眼。
商业摄影师要精通构图与场景
为什么有些美食照片让人一看就饿,有些却像实验室标本?关键在“活着的构图”,拍汉堡不能老老实实俯拍,得切开一半露出芝士流淌的瞬间,还得用牙签偷偷把生菜支棱起来,但过度摆拍又会假——有次拍啤酒,泡沫堆得太完美,客户反而要求重拍:“我们的消费者会怀疑这是洗洁精。”后来改用刚倒出的半杯状态,杯壁挂着水珠,背景虚化处放个咬了一口的汉堡,故事感就来了,商业摄影的构图不是美术作业,要藏着“即将发生”的动感。
商业摄影师得应对突发状况
外拍时天气预报永远不准,去年拍户外服装,模特都化好妆了,突然暴雨倾盆,客户急得跳脚:“这可是夏装!”最后把拍摄挪到停车场,用消防栓的水管人工造雨,反而拍出了动态效果,还有次拍餐厅菜品,上桌的炸鸡蔫得像隔夜货,厨师坚持说“现炸的”,后来发现是厨房到拍摄区的距离太长,干脆搬了电磁炉到影棚现做现拍,这些经历教会我:商业摄影的技术清单里,排第一的永远是“随机应变”。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