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技巧

拍照专业术语是什么,拍照专业术语解析,从ISO到构图的必备摄影词汇

光圈是控制进光量的阀门为什么在暗光环境下拍人像总容易模糊?问题往往出在光圈设置上,光圈值用f/表示,数字越小(如f/1.8)表示孔径越大,好比把水龙头拧到最大,…

光圈是控制进光量的阀门

光圈是控制进光量的阀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在暗光环境下拍人像总容易模糊?问题往往出在光圈设置上,光圈值用f/表示,数字越小(如f/1.8)表示孔径越大,好比把水龙头拧到最大,短时间内能收集更多光线,但要注意,大光圈虽然能提升快门速度,却会让景深变浅——就像眯起眼睛看东西,只有焦点区域清晰,拍摄集体照时若用f/1.4,后排人的脸可能已经像隔了层毛玻璃,这时需要收缩到f/8以上。

快门速度决定时间的切片厚度

快门速度决定时间的切片厚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摄飞鸟时翅膀总糊成一片?快门速度就像切蛋糕的刀,1/1000秒能冻结蜂鸟振翅的瞬间,而1/30秒会让雨滴拉成银丝,有个反直觉的现象:用三脚架拍流水时,故意放慢到1秒反而能拍出丝绸质感,但手持拍摄时,安全快门是焦距倒数——50mm镜头至少要1/50秒,否则连呼吸都会让画面像没对焦的老花镜。

ISO是感光元件的敏感度调节器

ISO是感光元件的敏感度调节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夜景照片总有彩色噪点?提升ISO就像给传感器灌咖啡,从ISO100调到3200确实能提亮画面,但代价是画质会像被砂纸磨过,现代相机如同熬夜赶工的打工人,ISO6400还能保持可用画质,但十年前的老机器到ISO800就满屏雪花,在光线充足的白天,坚持用原生ISO(通常是100-200),画质会像刚熨过的衬衫般平整。

白平衡是色彩的情绪翻译官

白平衡是色彩的情绪翻译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何清晨拍雪地总泛蓝?白平衡就像给大脑戴滤镜,钨丝灯环境下用5500K会拍出橘子皮色的脸,而阴天用2500K则像透过墨镜看世界,有个生活实验:在餐厅暖光下拍食物,手动设为3200K能让牛排恢复诱人的粉红色,否则会像涂了层黄油,但故意保留偏色也有妙用——夕阳时用阴影白平衡,整个画面会像被枫糖浆浸泡过。

对焦模式是视觉的锚点

对焦模式是视觉的锚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运动会总抓不到清晰瞬间?单次对焦(AF-S)如同用胶水固定焦点,适合静物;连续对焦(AF-C)则像用橡皮筋追踪,赛车从远到近都能咬住,陷阱对焦更绝——预先对焦在栏杆处,等孩子荡秋千到达预定位置时自动触发快门,比手动更快,但要注意,低反差物体(比如白墙)会让对焦系统像迷路的蚂蚁来回爬动,此时改用手动对焦反而干脆。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