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需要提前确认拍摄需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推开影楼玻璃门的新人常带着模糊的期待:"想要自然又高级的婚纱照。"这时候就得像老中医把脉,先掏出需求清单逐条确认,上周有个顾客坚持要"韩式清新风",结果选片时才发现她理解的是《冬季恋歌》的雪景氛围,而我们准备的是浅色系棚拍,现在我的流程本第一页就贴着五颜六色的便利贴:服装套数、外景地点、特殊道具...连客人戴不戴美瞳都要记下来,毕竟镜头可比人眼苛刻多了。
器材准备要留出犯错余地
见过厨师临开火才发现没带盐吗?摄影棚里的尴尬更致命,有次拍亲子照,85mm定焦镜头突然罢工,备用镜头却在防潮箱里睡大觉,现在我的器材箱永远多装三样:备用电池(实际耗电极快)、引闪器(曾经被客人踢飞过)、还有半卷电工胶布——上次婚纱裙摆勾坏背景布,这玩意儿比PS修图快十倍,别相信"轻装上阵"的鬼话,多带块反光板可能就省掉两小时后期。
现场引导比按快门更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新郎笑得太僵了!"这是最常听见的抱怨,后来我发现让人物摆pose就像教猫握手,得先扔点"零食",现在会准备些烂梗:"想象老婆抢到了最后半价龙虾"、"假装闻到了隔壁烧烤味",虽然90%的玩笑会冷场,但总有那么一次能触发真笑,最绝的是上周让新人互相吐槽对方缺点,新娘翻白眼的瞬间比任何摆拍都生动,快门速度永远追不上真实情绪的速度。
选片环节要当心理医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删到第38张时客人常会陷入选择困难,这时候就得像帮人挑结婚戒指,有对夫妻为选横版还是竖版吵了半小时,其实问题根本不在构图——竖版那张新郎的领结歪了,潜意识里妻子不满意,现在我备着激光笔和速写本,把相似构图并排标注差异,有时候直接问"这张让婆婆看到会夸哪点?"比专业术语管用,毕竟普通人眼里没有曝光参数,只有"我显不显胖"。
后期修图是在走钢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客人总说着"稍微修修",但每个人对"稍微"的理解天差地别,上周给50岁阿姨修图,液化工具推了3毫米她就喊停:"眼角皱纹得留着,去年打除皱针的钱不能白花。"而年轻姑娘可能要求把锁骨P得能养鱼,我的电脑桌面永远开着原图对比,修两分钟就得站起来看看——就像炒菜尝咸淡,盯着锅反而判断不准,最保险的做法是存三个版本:客人的理想版、我的专业版,以及保留皱纹的"人间真实版"。


 Charm魅力者
 Charm魅力者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