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手机拍照技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线方向决定画面层次
为什么同一片风景,别人拍得立体分明,你的却像张平面贴纸?关键在于光线的运用,侧光能勾勒出岩石的纹理,逆光会让树叶透出琥珀色的光晕,而正午的顶光则容易让人像出现难看的鼻影,试试在日出后两小时内拍摄,此时斜射的光线像天然的轮廓笔,连杂草丛生的山坡都能拍出油画质感,遇到强烈阳光时,不妨让拍摄对象站在树荫边缘,既能避免眯眼,又能利用地面反光补亮面部阴影。
手机镜头需要物理清洁
你以为照片发雾是滤镜没选好?先检查镜头是否沾着指纹和油渍,手机常年揣在口袋或握在手里,镜头玻璃上积累的污垢堪比蒙了层纱帘,用眼镜布螺旋状擦拭时,会发现那些看似朦胧的"氛围感"瞬间消失,特别在沙滩或雪地拍摄时,细小的沙砾和雪晶就像散落在镜头上的盐粒,必须先用气吹清理再擦拭,否则越擦划痕越多。
对焦框不是万能保险箱
总抱怨手机对焦不准?其实自动对焦常被两个陷阱欺骗:一是大面积纯色区域(如天空或水面),二是前后景重叠的枝条,点击屏幕对焦后,要观察是否出现黄色方框的锁定提示——没这个标记的话,轻微的手抖就会让焦点跑掉,拍摄花丛中的蜜蜂时,可以长按屏幕锁定焦点,再上下微调构图;面对玻璃橱窗反光,则需要手动点击实际拍摄主体而非反光影像。
广角畸变能制造视觉陷阱
那些震撼的悬崖打卡照,其实藏着光学戏法,当手机广角镜头距离前景岩石30厘米时,岩石会被夸张放大,而远处山脉则压缩成背景板,形成强烈的空间错位,但要注意:人物若放在画面边缘,腿会被拉长得像橡皮人,正确做法是主体居中,脚部贴近画面底部,让畸变只作用于无关紧要的前景,拍摄建筑时则要避开边缘,否则本应笔直的钟楼会变成比萨斜塔。
延时摄影要计算云层速度
拍流动的云霞却得到卡顿的PPT效果?问题出在间隔时间设置,风速快的积雨云,每2秒拍一张就能形成丝绸般的拖尾;而慢速的高层云需要5秒以上间隔,否则连成片的云团会变成模糊污块,有个土办法:观察云朵掠过电线杆的时间,若3秒能完全通过,就设3秒间隔,记得带三脚架或把手机卡在石头缝里,手持拍摄的轻微晃动在成片中会变成地震效果。


 WindChimeMelody
 WindChimeMelody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