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作品可以发布在专业摄影平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刚拍完一组街头光影,该往哪儿发?500px、图虫这类垂直平台是首选,它们就像专为摄影师打造的咖啡馆,懂行的人会仔细品味你的构图和用光,上传时记得给作品打上“慢门追焦”“框架构图”这类技术标签——这相当于给照片贴上门牌号,方便同好精准找到你的作品,我曾有张多重曝光拍废的片子,意外被平台编辑推荐,只因标签里标注了“实验性创作”。
社交媒体适合展示系列主题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朋友圈九宫格发单张就像把交响乐拆成手机铃声,但Instagram的连续发布功能能让《菜市场色彩研究》这种专题产生1+1>3的效果,上周我用手机连拍模式抓取早餐摊蒸汽的形态变化,分三天发布形成动态叙事,比单张点赞量高出200%,记住要像布置展览那样规划发布时间,早晨发晨雾片,深夜上传霓虹灯,让算法成为你的策展助理。
本地摄影协会需要实体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你的风光照在屏幕上看着像明信片,打印出来可能发现暗部死黑——这就是协会月赛评委常说的“屏幕欺骗性”,我吃过亏后养成了习惯:交稿前必用校色仪校准显示器,输出小样检查层次,去年参赛的古镇雨景,正是因现场评委看到银盐相纸上青石板的反光细节,才从三十组类似作品中脱颖而出。
小众论坛能收获深度交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豆瓣“过期胶片”小组发数码仿胶片作品?等着被群嘲吧!但若真心求教,像“如何用数码背光模拟柯达Portra400”这种具体问题,反而能炸出暗房老手的独门配方,有次我抱怨索尼相机拍不出富士色调,结果有人教我用白平衡偏移配合柔光罩,效果比套预设自然得多,记住这里的规则:越专业的小圈子,越要用瑕疵换真话。
个人网站是终极作品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建网站就像给自己策展,首页那张图决定了观众是否继续滑动鼠标,我花了三个月测试发现:暗调肖像的跳出率比明亮风景片低40%,但平均停留时间多出2分钟,用Lightroom导出的网络尺寸要控制在1MB以内——去年我的建筑摄影集因加载过慢,导致潜在客户在进度条走完前就关闭了页面,这里没有算法推荐,每张照片都必须自己会说话。


 Joy欢乐颂
 Joy欢乐颂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