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法构图让画面更平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有些照片看起来特别舒服?秘密往往藏在三分线的交点上,把画面横竖各分成三等份,重要元素放在交叉点上——比如拍落日时把太阳放在右上交叉点,下方留出湖面倒影,这种构图避免了居中死板,就像炒菜时盐不会全撒在锅中央,而是均匀分布才入味,但要注意,当主体本身具有强烈对称性时,刻意追求三分法反而会破坏美感。
引导线构图能抓住观众视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铁轨、河流、甚至超市货架的透视线条,都是天然的视觉向导,去年在古镇拍廊桥时,我故意蹲低用木质栏杆的曲线引向桥头卖糖人的老者,观众的视线就像坐滑梯一样自然落到主体上,不过新手常犯的错是把太多杂乱线条塞进画面,好比指路牌上箭头太多反而让人迷路,引导线贵精不贵多,两条交叉的斜线就足够制造动感。
框架式构图增加画面纵深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用门窗、树丛甚至双手比划的"取景框"包裹主体,就像给珍珠配了个绒布盒子,有次在茶山拍采茶女工,特意透过半开的斗笠边缘取景,竹编纹理既交代了环境,又让阳光在缝隙间跳跃,但别把框架做得太刻意——铁艺栏杆形成的几何图案固然漂亮,如果完全遮挡主体就成了牢笼,这和做三明治一个道理:面包片要能看见中间的馅料才算成功。
对角线构图打破呆板格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横平竖直的构图让人打哈欠时,试试让主体沿画面对角线分布,拍篮球运动员上篮时,从侧面用身体倾斜线贯穿画面,比直立拍摄更有冲击力,不过要注意,倾斜的幅度就像调鸡尾酒时的冰块比例——30度角能提神,45度可能就让人头晕,上周帮餐馆拍烤鸭,把筷子斜摆时老板突然喊停:"再歪盘子要滑出去了!"可见实用性和艺术性需要权衡。
负空间构图给画面留呼吸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面积的留白不是浪费,而是给视觉喘气的空间,拍雪地里的一行脚印时,我特意让天空占三分之二画面,反而突出了人类的渺小,这类似国画里的"计白当黑",但要注意负空间必须有质量——灰蒙蒙的雾天留白是意境,阴天脏玻璃般的天空留白就是事故了,就像煮粥,水多米少叫稀饭,水多米少还糊锅就叫失败作品。


 幽径独赏芬芳
 幽径独赏芬芳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