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自然光拍出柔和的儿童肖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晨九点或下午四点的阳光像被纱帘过滤过,最适合拍摄孩子红扑扑的脸蛋,许多家长抱怨阴天拍不出好照片,其实云层恰恰是天然的柔光箱——试着让孩子站在树荫与光斑的交界处,侧逆光会为发丝镀上金边,而面部又不会出现难看的阴影,记住要让小家伙背对太阳,反光板放在膝盖高度补光,这样拍出的皮肤质感就像剥了壳的鸡蛋。
怎样引导孩子展现最生动的表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与其喊着"看镜头笑一个",不如在口袋里藏个会吱吱叫的玩具,三岁以下的幼儿对突然响起的手机铃声会露出惊喜表情,而学龄儿童听到"你鞋带散了"的玩笑时,那种懵懂又怀疑的神态千金难换,有个小秘诀:让孩子母亲站在摄影师肩膀后方逗弄,这时孩子的眼神会自然聚焦到镜头中心,比强行摆拍的眼神更有故事感。
服装色彩如何影响画面情绪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太多穿着荧光色运动服的孩子站在花丛里,活像PS上去的贴纸,其实米白棉麻裙配浅蓝牛仔外套,在银杏树下就能拍出莫兰迪色系的高级感,如果非要穿大红衣服,记得退后三步拍全景,让色彩成为画面的标点符号而非全部内容,就像煮汤时撒盐,饱和度要控制在恰好能衬托肤色又不抢戏的程度。
为什么说构图要给孩子留呼吸空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把孩子的脑袋顶在取景框边缘,看起来像被无形的手压着脖子,优秀的儿童摄影总会在上方留出1.5倍头部空间,就像写毛笔字要"上留天,下留地",当孩子向左奔跑时,右侧留白会形成动态平衡,仿佛能看见他下一秒要跑进的风景,这个原理类似我们聊天时不紧贴对方站立,留出舒适距离反而更显亲密。
后期处理怎样保留孩子的真实质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过度磨皮会让孩子像蜡像馆里的标本,保留些许可爱的雀斑反而生动,调整时不妨把显示器亮度调到50%,这样修出的肤色在普通手机上看才不会惨白,有个检验标准:放大到100%时应该能看清睫毛根根分明的走向,但不必连毛孔都纤毫毕现——就像好吃的蛋糕要保留细微气孔,完全光滑的奶油反而显得虚假。


 墨香浸润心灵
 墨香浸润心灵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