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拍照怎么打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线角度决定画面立体感
很多人习惯把光源直接对准被摄物体,结果拍出来的照片像证件照一样扁平,试试让光线从侧上方45度角照射,你会发现人物的鼻梁、下巴突然有了阴影过渡——这就像雕塑家用刻刀在平面上“凿”出凹凸感,例如拍摄静物时,用台灯从左侧斜打光,玻璃杯的轮廓和高光会立刻跳出来。
柔光与硬光要分场合使用
烈日直射下拍人像,脸上容易出现难看的阴影沟壑,这和用强光手电筒照西瓜是一个道理,解决方法很简单:找片白云当“柔光布”,或者用反光板把阳光反射到面部,但拍摄金属制品时,硬光反而能突出凌厉的锋芒,上次拍刀具产品图,我用手机电筒直接打光,刀刃上的寒光比后期加特效真实十倍。
背景光别抢了主体风头
见过太多人把模特背后的霓虹灯拍得比脸还亮,这就像演唱会观众举的荧光棒淹没了歌手,正确操作是测光时对着人脸长按曝光锁定,或者手动调低背景光亮度,有次在咖啡馆拍人像,故意让窗外的阳光过曝成白色,反而形成了天然的反差效果——背景光永远该是“捧哏”的角色。
巧用环境光替代专业设备
没带补光灯?白墙就是现成的反光板,把人物安排在靠近窗户的位置,让自然光经墙面折射后形成包围式照明,皮肤质感会特别柔和,有次在地下停车场,我发现汽车尾灯的红光意外适合拍复古风,干脆用慢门捕捉光轨当背景,这些“捡来”的光线,往往比精心布置的灯光更有故事感。
冷暖光混搭制造戏剧性
为什么电影里经常同时出现橙黄的路灯和幽蓝的月光?这种冷暖对比能让画面“活”起来,尝试在黄昏时分用钨丝灯补亮前景,让背景保持蓝调夜色,上周拍烧烤摊时,故意没矫正炉火的橙光,任由它和凌晨的天光碰撞,食物的烟火气瞬间扑面而来,打破常规的混搭往往最出彩。


 花朵绽放笑颜
 花朵绽放笑颜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