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野花要讲究形态搭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路边随手摘的野花可能茎秆歪斜或花瓣残缺,建议挑选三到五枝形态互补的品种,比如细长的二月兰搭配圆蓬蓬的蒲公英,能形成线条对比,注意观察花茎的弯曲方向——自然下垂的野蔷薇适合低角度拍摄,而挺直的蓟花更适合平视构图,曾有位学员举着蔫软的野菊抱怨拍不出效果,其实换几枝硬挺的蓝盆花就能立刻提升画面张力。
手指姿势决定画面生动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像握铅笔一样死死攥着花茎,拍出来就像举着标本,试着用拇指和食指轻轻环住花枝,其余三指自然弯曲,这样既能固定花朵又保持松弛感,遇到茎秆较短的花材时,可以只捏住花瓣底部,让花朵仿佛从指缝间生长出来,记住一个诀窍:观察自己手背的筋络是否过于凸起,过度用力的手部会破坏画面的轻盈感。
光线穿透花瓣有窍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逆光拍摄时野花容易变成黑乎乎的剪影,这时候要让阳光从侧后方45度角打过来,清晨的露水还挂在花瓣上时最适合拍摄,光线会像放大镜般聚焦在露珠里,有个容易忽略的细节:深色花朵要适当减少曝光补偿,而浅色野花反而需要增加0.3档曝光,否则雪白的荠菜花会变成没有细节的亮斑。
背景虚化要保留环境线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单纯追求大光圈虚化可能让野花失去场景代入感,尝试在背景中保留些许模糊的田野轮廓或树影,就像咖啡杯边缘若隐若现的蒸汽,既能突出主体又交代环境,拍摄时不妨问自己:这束花是从怎样的环境中采来的?如果是河边的野花,就让水面反光在焦外形成光斑;山坡采的野花,可以让远山的轮廓若隐若现。
动态瞬间比摆拍更动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刻意摆弄的花束往往显得呆板,等一阵风吹过时再按下快门,花瓣微微颤动的瞬间,或是突然有蝴蝶停落的场景,比静态画面多三分灵气,有个实用技巧:左手持花右手拍摄时,可以轻轻晃动花茎模拟自然摆动,但要注意幅度——像打鸡蛋那样剧烈摇晃只会让画面糊成一片,微微抖动的频率就像心跳的节奏刚刚好。


 时光留下痕迹
 时光留下痕迹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