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技巧

鸟叔摄影作品集,鸟叔镜头下的自然诗篇

鸟叔摄影作品集快门速度决定画面动感为什么有些飞鸟照片翅膀模糊却充满活力,有些却像被钉在画面上?关键在于快门速度的魔法,去年在湿地拍白鹭捕食时,用1/2000秒定…

鸟叔摄影作品集

鸟叔摄影作品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快门速度决定画面动感

为什么有些飞鸟照片翅膀模糊却充满活力,有些却像被钉在画面上?关键在于快门速度的魔法,去年在湿地拍白鹭捕食时,用1/2000秒定格了水花飞溅的瞬间,但画面反而死板;后来改用1/500秒,翅膀末梢的轻微拖影让画面顿时有了振翅欲出的韵律,就像炒菜时火候的把握——大火爆炒锁住鲜味,文火慢炖才能熬出精髓。

光线角度塑造羽毛质感

正午顶光下拍的孔雀总像褪了色的明信片,直到某个黄昏发现侧逆光的秘密,当太阳低垂时,光线从45度角穿透羽毛,每根羽枝都泛起金属光泽,这就像看油画,正面平视只见平面色块,斜看才能发现颜料的堆叠肌理,记得尝试用树枝遮挡部分光源,阴影处的层次感会让照片立刻从"证件照"升级为"肖像画"。

构图留白赋予飞翔想象

总有人问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拍的飞鸟周围要留大片空白,去年跟踪拍摄迁徙的豆雁时深有体会:当鸟群只占画面1/3,留出飞行方向的空间后,观者会不自觉想象它们即将穿越云层的轨迹,这类似书法中的"飞白",看似空缺处反而藏着气韵流动,下次遇到单只猛禽盘旋时,不妨在取景框顶部预留两指宽的天空,效果绝对比填满画面更震撼。

伪装技巧消除人类痕迹

穿着荧光外套拍林鸟的教训太深刻——30米外红嘴蓝鹊就发出警报,后来学当地人用迷彩布裹着三脚架,连快门线都缠上枯藤,最绝的是用树皮自制镜头罩,躲在伪装棚里两小时后,松鼠甚至在我脚边囤起了松果,这就像玩捉迷藏,当环境认为你属于这里,真正的精彩才会开始,最好的野外摄影装备,往往是能让自然界忘记你存在的东西。

后期调色还原生态本色

显示器上翠鸟的羽毛总调不出真实的钴蓝色调,直到把笔记本搬到河边对比实景,发现要减20%饱和度,同时提升5%明度,才能还原阳光穿透羽髓的透亮感,就像老厨师说的"盐放多了加水,水加多了放盐",调色切忌一条道走到黑,建议建立自己的色彩备忘录:比如雨后的松针该是什么绿,晨曦中的火烈鸟该带几分橘。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