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摄影人的话短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线是照片的调味师
为什么有些照片看起来平淡无奇?问题往往出在光线上,清晨的斜射光能给建筑镀上金边,正午的硬光却容易让肖像显得生硬,试着在日落前半小时拍摄人像,你会发现模特的皮肤质感突然变得柔和,阴影也自然过渡,逆光拍摄时要用点测光对准脸部,否则容易拍成剪影。  
构图是视觉的语法书
三分法用烂了?不妨试试"负空间构图",在拍摄空旷场景时,把主体挤到画面边缘,留出大面积的空白,反而能营造孤独感或张力,比如拍一只停在电线上的鸟,让它只占左下角十分之一的位置,其余留给灰蒙蒙的天空,故事感就出来了,但要注意,这种构图对主体形态要求极高——如果那只鸟缩成一团模糊的毛球,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快门速度会说谎
你以为1/500秒总能定格瞬间?拍摄雨滴时,这个速度只能得到模糊的白色短线,要1/2000秒以上才能凝固水滴的皇冠状溅射,而拍瀑布时,故意降到1/15秒,水流就变成了丝绸,有个反常识的现象:拍摄旋转的自行车轮毂,用高速快门反而会让辐条看起来在倒转,这是视觉暂留开的玩笑。  
后期是未完成的暗房
见过过度锐化的照片吗?像用刀刻出来的边缘,连毛孔都变成战壕,其实Lightroom里把清晰度滑块拉到+15以上就危险了,特别是人像,有个小技巧:修图时把照片缩小到手机屏幕尺寸检查,因为很多电脑上看着适度的调整,在小屏幕上会显得夸张,就像煮汤时尝咸淡,总要留点余量。  
器材是拐杖不是飞毯
总有人问"要不要换全画幅",其实残幅相机配上35mm f/1.4镜头,在暗光环境下表现可能胜过全画幅套机,就像写字,钢笔确实比圆珠笔讲究,但关键还是看谁握笔,有个摄影师朋友至今用十年前的微单,他说:"限制催生创意,就像被困荒岛的人反而能做出最鲜美的鱼汤。"


 月影陪伴孤独
 月影陪伴孤独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