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技巧

摄影师越拍越不会拍怎么回事,摄影师陷入创作瓶颈,为何越拍越不会拍?

摄影师越拍越不会拍怎么回事技术熟练反而束缚了创造力很多摄影师初期靠参数记忆和构图公式快速进步,比如死记"三分法必出片"或"大光圈虚化背景",但当他们能熟练操作相…

摄影师越拍越不会拍怎么回事

摄影师越拍越不会拍怎么回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技术熟练反而束缚了创造力

技术熟练反而束缚了创造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摄影师初期靠参数记忆和构图公式快速进步,比如死记"三分法必出片"或"大光圈虚化背景",但当他们能熟练操作相机后,反而像被关进透明笼子——明明知道所有规则,拍出来的照片却像流水线产品,有位拍人像的朋友,用85mm镜头拍了三年后发现,所有照片都是雷同的半身虚化糖水片,后来他故意用24mm广角贴近模特拍摄,畸变带来的张力反而激活了新风格。

审美疲劳比设备损耗更致命

审美疲劳比设备损耗更致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机快门能用10万次,但眼睛的"新鲜感快门"可能按5000次就失灵,就像天天吃最爱的菜也会腻,摄影师如果长期拍摄同类题材,大脑会自动开启省电模式,见过拍风光的老师傅,在黄山拍了二十年云海,某天突然说"看这些山就像看Excel表格",后来他改拍菜市场里的水渍反光,用微距拍出抽象水墨画,才重新找到兴奋感。

后期软件变成思维牢笼

后期软件变成思维牢笼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Lightroom预设本应提高效率,但有人调色时总在"胶片01"和"电影感05"之间来回切换,就像面对衣柜里20件同款黑T恤,有个商业摄影师曾抱怨,修图时手指会自动点开"清晰度+50"的肌肉记忆,直到客户质问"为什么每张产品图都像用砂纸磨过?"现在他修图前会先用手绘草图确定影调,强迫大脑跳出软件界面的框架。

观众反馈成为隐形枷锁

观众反馈成为隐形枷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点赞数就像甜品店的糖分检测仪,不知不觉让人越调越甜,有位纪实摄影师发现,当他拍尖锐的社会议题时点赞寥寥,而偶然拍的流浪猫却有上千转发,三个月后整理作品集,发现80%都是猫片,这就像健身教练为讨好会员只教简单动作,最后连自己也忘了怎么深蹲,现在他每周会专门拍些"注定没人看"的题材,保持对现实的诚实观察。

其实这种"不会拍"的状态,恰似登山时的假性疲劳——不是体力耗尽,而是需要换个节奏,下次当快门变得沉重时,不妨试试给相机戴个"眼罩":限定只用手机拍摄、只用固定焦段,或者学小孩子那样闭眼转三圈再突然取景,摄影终究是种对抗习惯的视觉游戏,有时候笨拙比熟练更接近本质。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