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决定照片的质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样的景点,别人拍出来通透立体,你的却像蒙了层灰?问题往往出在光线,正午顶光会让面部阴影生硬,不妨试试"黄金时段"——日出后1小时或日落前1小时,斜射的光线能勾勒建筑轮廓,让人像皮肤呈现蜜糖色,遇到阴天也别急着收相机,漫射光反而是拍摄食物的绝佳机会,柔光下草莓蛋糕的奶油纹理会显得格外细腻。
构图要打破惯性思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九宫格构图虽稳妥,但拍多了容易变成流水线作品,在威尼斯乘船时,试着把贡多拉放在画面最右侧,左侧留出蜿蜒水道的延伸感;面对埃菲尔铁塔,蹲下用前景的落叶做虚化框架,三分法"是工具不是枷锁,当广场上突然飞起鸽群时,果断开启连拍模式,后期再裁剪出动态最好的瞬间。
人物互动让画面活起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僵硬比剪刀手不如设计情境感,让同伴在圣托里尼蓝顶教堂前自然撩头发,抓拍发丝被海风吹起的瞬间;夜市里请卖椰子的老人演示开椰动作,他粗糙的手部特写比标准微笑更有故事性,若遇到不愿露脸的拍摄对象,拍他映在咖啡馆玻璃上的倒影,或是投在石板路上的修长影子,反而能引发观者想象。
设备限制可以变废为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没带广角镜头?用手机全景模式竖向拍摄,把吴哥窟的树根与天空压缩成超现实画卷,酒店玻璃反光严重?贴近窗户用遮光罩紧贴玻璃,能消除90%反光,甚至镜头上的雨滴也别急着擦,对焦在远处霓虹灯时,雨滴会化成斑斓光斑,当年布列松用50mm定焦拍遍世界,限制往往催生创意。
后期是第二次创作机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你以为网红博主拍的瑞士雪山原片就很完美?其实他们可能用渐变滤镜压暗了过亮的天空,用手机修图时,别一上来就狂拉饱和度,试试先调整白平衡:清晨的漓江适当加蓝会更清冽,而撒哈拉的夕阳需要往品红偏移,遇到背光拍摄的废片,用局部提亮功能救回暗部细节,就像慢慢揭开蒙在油画上的纱布。


 Sun阳光仔
 Sun阳光仔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