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个性艺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线是摄影师手中的画笔
按下快门前,你有没有盯着阴影里的细节发过呆?去年在青岛老城区拍建筑时,下午四点的斜光把铁艺栏杆的影子拉成琴弦,我蹲着调整了七次曝光补偿——过曝就丢了锈迹的质感,欠曝又会让暗部糊成煤块,这就像煮溏心蛋,火候差三秒蛋黄就凝固,现在我的相机永远设置点测光,遇到大光比直接对焦在明暗交界线上,raw格式后期再拉回两档阴影。
构图需要打破常规的勇气
为什么总有人说你的照片"差点意思"?上周帮朋友拍咖啡馆宣传照,所有对角线构图都被否了,老板坚持要四平八稳的对称画面,我偷偷留了张台灯在右下角占1/3的废片,结果那盏暖光反而让拿铁杯沿的蒸汽活了,三分法则是用来打破的,就像炒菜放盐,菜谱写"3克",但老厨师都是捻一撮甩锅里听响声。
镜头语言比参数更重要
看到f1.2就腿软?有次婚礼跟拍,新娘非要85mm定焦拍全身,但宴会厅还没电梯间大,我摸出吃灰的24-70mm变焦,在f4光圈下把吊灯虚化成光斑,比大光圈糖水片有故事得多,这玩意儿就像选高跟鞋,细跟显腿长但走红毯会摔,厚底鞋能跑马拉松,下次别急着炫耀快门速度,先问问自己这张照片要说什么话。
后期是未完成的暗房工艺
觉得Lightroom预设是作弊?去年修冰岛极光照片时,试了二十多个滤镜都不对劲,最后关掉所有自动调整,手动把青色曲线拉成驼峰状,突然冰川就浮出画面了,暗房时代老师傅要配显影液,现在滑块就是我们的化学试剂,别被"原片直出"绑架,就像拒绝用微波炉热剩饭,非说炭火回锅才叫料理。
器材要当老伙计处
换新机身真能突破瓶颈?我的D810快门数早过了20万,对焦速度比不过新机器,但摸黑都能调出白平衡,就像用了十年的炒锅,手柄缠的布条都包浆了,可火候把控比不粘锅精准十倍,下次想剁手前,先把相机每个按键功能摸透,你会发现ISO转盘边缘的磨损痕迹,才是最好的教学视频。


 月影陪伴孤独
 月影陪伴孤独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