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拍摄角度避开直射光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反光往往来自镜头与强光源的直接对冲,试着把相机想象成打乒乓球的选手——当对方(光源)正手抽球时,你侧身挪半步就能避开,拍摄玻璃橱窗时,与其正对站着,不妨向左跨两步,让身体与展柜形成45度夹角,某次拍博物馆的青铜器时,我发现展柜顶灯在12点钟方向会形成刺眼光斑,但把机位挪到10点钟方向后,反光立刻消失了,就像巧妙地躲开了镜面反射的狙击。
用偏振镜给光线做减法
这个小工具好比给镜头戴了副墨镜,但比墨镜聪明得多,旋转偏振镜时,它能选择性过滤特定角度的偏振光,记得拍水族馆的企鹅时,玻璃反光让画面像蒙了层白雾,装上偏振镜旋转到约60度,水缸突然变得通透——就像用橡皮擦擦掉了多余的亮斑,注意别过度旋转,否则某些材质的反光会显得不自然,就像擦得太狠的素描画失去质感。
人造光源要会打游击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闪光灯直打等于举着喇叭对反光面喊"来啊互相伤害",尝试把闪光灯掰向天花板,或者用反光板做个"二传手",有次拍婚礼蛋糕,直接闪光让糖霜变成了发光体,后来改用右侧墙壁反射闪光,蛋糕立刻有了柔和的立体感,就像用毛玻璃包住手电筒,光线被"驯化"后反而更听话。
暗环境拍摄要会趁虚而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反光最喜欢在明暗交界处搞事情,选择阴天拍摄橱窗,或是等到日落后半小时的"蓝调时刻",这时环境光与室内光达成微妙平衡,去年拍咖啡厅的霓虹灯牌,正午拍摄时玻璃映出整个街道,等到傍晚灯光刚亮、天未全黑时,霓虹图案终于清晰浮现,就像捉住了光线交接班的空档。
后期修图不是万能橡皮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有人指望用软件一键祛除反光,但这就像试图用橡皮擦掉渗进纸里的墨渍,高光修复工具对付小面积反光尚可,但大块过曝区域会丢失细节,有张茶具照片因瓷器反光失去纹理,最后是靠前期拍三张不同曝光度的照片合成,才还原出青花瓷的釉色层次,后期是止血绷带,不是后悔药。


 青春舞动旋律
 青春舞动旋律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