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艺考专业摄影摄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线是摄影的灵魂
为什么同样的场景,有人拍得明亮通透,有人却灰暗模糊?关键在于对光线的理解,正午阳光直射时,人物面部会产生生硬阴影,这时可以寻找树荫或使用反光板补光;而阴天柔和的光线适合拍摄人像,但要注意提高ISO避免画面发灰,艺考作品集里,建议尝试逆光拍摄,让发丝边缘泛起金色轮廓,但需用点测光对准面部,否则容易拍成剪影。  
构图决定画面的呼吸感
总有人说"照片太满",问题出在构图,三分法不是死规矩,但把地平线压在画面正中会让照片显得呆板,拍摄静物时,尝试让主体占据左下交叉点,留出右侧空白制造想象空间;动态场景则要用引导线——比如延伸的公路或河流线条,把观众视线引向远方,艺考老师更看重你如何用构图讲故事,而非单纯的美观。  
快门速度是凝固时间的魔法
水滴坠落的瞬间、跳起时飞扬的发丝,这些动态画面怎么抓?快门速度1/500秒能定格雨滴,但拍摄夜晚车流时,反而要用1/15秒慢门让灯光拖曳成丝带,有个矛盾点:高速快门需要充足光线,而慢门又容易手抖,这时候三脚架和ISO调整就至关重要,建议考生用连拍模式捕捉舞蹈动作,再从20张里选最有力度的那一帧。  
色彩情绪比滤镜更重要
为什么冷色调适合孤独感主题,而暖色调更适合温馨场景?色温5600K时画面接近日光,降到3000K会泛出橘黄,像老式灯泡的怀旧感,但别盲目套用网红滤镜,艺考考官能一眼看穿,试着在黄昏时手动白平衡,让天空呈现蓝紫色渐变;或者用红色玻璃纸罩住闪光灯,给静物打上戏剧性的光,色彩是无声的语言,要让它替你的照片说话。  
景深控制突出视觉焦点
f/1.8的大光圈能虚化背景,但为什么有时连主体眼睛都模糊了?因为距离太近时景深可能只有几厘米,拍摄证件照建议用f/5.6,确保五官全部清晰;而特写镜头可以用f/2.8,让前景的树叶和背景同时虚化,形成朦胧框架,有个生活类比:就像人眼聚焦时,注意力之外的东西自然变模糊——相机也该学会这种"选择性注视"。


 Star星之耀
 Star星之耀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