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摄影区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线决定了画面的温度
为什么有些婚礼照片看起来像裹着蜂蜜,有些却像隔了层毛玻璃?关键在于现场光线的驯服,遇到酒店水晶灯直射时,我会让新人侧转30度,用窗帘过滤后的自然光描摹轮廓,这时相机要大胆推高ISO到1600以上——噪点可以后期,但僵硬的光影永远修不回来,就像煮溏心蛋得掐着秒表,拍摄逆光剪影时得盯着取景框里发丝的亮边,差半档曝光就是一团黑影。
构图要留出呼吸的余地
总有人把新人塞满整个画幅,这跟把整锅浓汤灌进保温杯有什么区别?在签到区拍摄时,我会刻意保留20%的背景空间:左手边的香槟塔倒影、右手边悬垂的流苏,这些元素比九宫格参考线更能制造故事感,当新娘父亲攥紧的拳头入镜时,记得退后两步——那些发白的指关节,比任何摆拍的表情都真实。
动态瞬间需要预判快门
你以为抓拍捧花抛物线靠的是运气?其实摄影师早蹲守在了抛物线顶点,用1/800秒快门配合连续对焦只是基础,真正要练的是读唇语:当新娘嘴唇抿成波浪线时,下一秒必定破功大笑,有次我通过观察伴娘踮脚的幅度,提前三秒移动到甜品台侧面,正好逮住奶油坍塌的滑稽瞬间,这就像钓鱼得看浮标轻颤,而不是等鱼竿弯成拱门。
色彩管理不是滤镜堆砌
现在太多人把婚礼调色当成彩虹糖罐子,青橙色调能盖住现场所有的光污染吗?我的笨办法是:仪式前先拍张白餐巾,手动校准白平衡到5200K,当吊灯把婚纱染成鸭蛋青色时,反而要保留这种色偏——后期只需在阴影里补点琥珀色,就像往冷掉的浓汤撒黑胡椒,既提味又不改本色,暖调皮肤配冷调背景的对比,比全网统一的奶茶色耐看十年。
设备要服从场景逻辑
见过用70-200长焦拍全家福的同行吗?那画面就像用望远镜数睫毛,在狭窄的化妆间,28mm定焦反而能囊括镜前灯的光晕和梳妆台的凌乱,有次我只带了个饼干镜头,却发现透过新娘头纱拍摄时,那种柔光效果比柔焦镜更自然,工具永远在给视角让路,就像不能用切牛排的餐刀去剥螃蟹,得先看清你要拆解的是情感还是仪式。


 Fun欢乐派
 Fun欢乐派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