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决定了人物的立体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有些照片里人脸像被熨斗压平了?问题往往出在光线,正午的顶光会在眼窝和鼻下投出浓重阴影,像给模特脸上套了个铁丝网,试试侧逆光:让阳光从人物后方45度角投射,发丝会被镀上金边,而面部由反光板补光,阴天拍摄时,云层就像巨型柔光箱,此时要主动寻找深色背景,否则整个人物会像漂白过的剪纸。
焦距扭曲了面部比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用手机怼脸拍特写,为什么鼻子大得像要戳破屏幕?50mm以上焦距才能还原真实比例,85mm镜头拍半身像时,背景会有奶油化开的虚化效果,广角镜头拍全身照时,记得让模特占据画面中央,否则腿会被拉长得像踩了高跷,有个诀窍:拍摄距离应是焦距数字的三倍,比如用100mm镜头就退到三米外,这样五官排列最舒服。
服装颜色会吃掉光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穿黑衣拍逆光人像,为什么总像剪贴画?深色衣物能吸走相当于三档曝光补偿的光量,拍摄穿藏青色西装的高管时,要在相机预设里加0.7挡曝光,否则人脸会像泡在酱油里,相反,穿白纱裙的姑娘站在雪地里时,要减1.3挡曝光,不然相机测光系统会慌得把婚纱拍成灰布。
动态表情需要预判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抓拍大笑为什么总拍到狰狞的瞬间?人眼识别表情有0.3秒延迟,而嘴角上扬的峰值只维持1/8秒,拍摄孩子吹泡泡时,要在他们鼓起腮帮时就半按快门,等听到"噗"声再按已经晚了,舞蹈演员腾空时,要盯着他们膝盖弯曲的预备动作,这比看到跳跃才反应快两帧。
环境元素会抢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明焦点对准人脸,为什么观众总在看背景的垃圾桶?用大光圈虚化背景时,要检查光斑里有没有刺眼的色块,拍咖啡师工作时,后面亮着红灯的咖啡机像警报器般抢眼,这时要换45度视角,让蒸汽朦胧地隔开主体与背景,杂乱的树枝投影在脸上,会比皱纹更显老态。


 花朵绽放笑颜
 花朵绽放笑颜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