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技巧

关于摄影的名字,光影捕手,镜头背后的故事

关于摄影的名字快门速度决定画面动态按下快门的瞬间,到底是凝固水滴还是拉出车灯轨迹?这完全取决于你手指下那个1/4000秒到30秒之间的选择,见过夜市里糖画艺人手…

关于摄影的名字

关于摄影的名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快门速度决定画面动态

按下快门的瞬间,到底是凝固水滴还是拉出车灯轨迹?这完全取决于你手指下那个1/4000秒到30秒之间的选择,见过夜市里糖画艺人手腕的抖动吗?当拍摄转动的摩天轮时,用1/500秒会定格每个轿厢的螺丝钉,而1/15秒就能让彩灯变成流动的蜂蜜——但记住,这时候你的呼吸都可能让画面模糊,不妨找个栏杆当临时三脚架。

光圈大小塑造空间语言

为什么同样的模特,在f/1.8时仿佛站在虚化的彩虹里,f/16时却连背景的电线杆都纤毫毕现?这就像人眼聚焦的原理:当你紧盯眼前的花朵,身后的树林自然化作色块,某次拍摄古建筑时,我故意用f/2.8让朱红门钉逐渐融进光斑,而拍摄集体照就必须收缩到f/8,否则最后一排人的脸会像隔了毛玻璃。

感光度是双刃剑

ISO1600在烛光晚餐时能救场,但画质就像被砂纸磨过的老照片——这让我想起小时候调收音机频道的杂音,有次在黎明前的海滩,发现提高感光度虽然能拍到浪花,但整个画面像撒了荧光粉,后来改用三脚架配ISO100,30秒长曝下海水竟成了雾化的绸缎,礁石却依然锋利如刀。

构图是视觉的语法

为什么九宫格线总让主体卡在交叉点?这就像写诗时的韵脚,看似约束实则创造节奏,拍摄街头时,我曾把卖气球的老人放在右下格,留出左上方的天空给飘走的气球,画面突然有了故事性,但打破规则也有妙处:对称构图拍摄倒影时,让实景占七分水面占三分,失衡感反而让倒影更像另一个世界。

白平衡是色彩翻译官

晨雾中的白墙在相机眼里可能是忧郁的蓝,也可能是暖调的黄,就像不同语言翻译"月光"会带出迥异的意境,有年雪后拍故宫,自动白平衡把红墙拍成了酱紫色,手动调到4800K才还原出朱砂色与青砖的冷暖碰撞,下次拍咖啡馆时,试试用白炽灯模式拍窗边的晨光,你会发现拿铁突然有了油画质感。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