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技巧

摄影师获奖风景图片,获奖摄影师镜头下的绝美风景

摄影师获奖风景图片光线决定画面的层次感为什么同一处风景,有人拍得平淡无奇,有人却能斩获大奖?关键往往在于对光线的把控,清晨的侧光能拉长山脊的阴影,让岩石纹理像被…

摄影师获奖风景图片

摄影师获奖风景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线决定画面的层次感

为什么同一处风景,有人拍得平淡无奇,有人却能斩获大奖?关键往往在于对光线的把控,清晨的侧光能拉长山脊的阴影,让岩石纹理像被雕刻过一样立体;而正午的顶光则容易让画面失去反差,我曾在黄山拍摄云海时,刻意等到日出后半小时,阳光穿透薄雾形成丁达尔效应,画面瞬间有了"呼吸感",光线不是用来照明的工具,而是塑造空间的刻刀。

构图要像下棋般预留气口

获奖作品很少出现"填满画面"的失误,就像围棋讲究留眼,好照片需要给视觉留出走动的空间,拍摄青海湖时,我故意让前景的经幡只占据左下角三分之一,右侧大面湖水倒映天空,观众视线会自然地在元素间游走,若把经幡塞满画面,反而失去了藏区特有的空灵感,下次遇到壮丽场景,不妨后退两步,问问自己:这个构图是否让人看得透不过气?

天气突变反而是转机

多数人遇到坏天气就收起相机,这恰恰错过最佳时机,暴雨前的乌云能压出戏剧性的光比,雪后初晴的雾气会简化背景干扰,去年在坝上草原,原本计划的蓝天白云被沙尘暴打乱计划,却意外拍到牧羊人逆风前行的剪影,风沙给画面镀上金褐色滤镜,不要被天气预报束缚,试着把恶劣天气当作天然滤镜,毕竟评委看腻了千篇一律的"明信片天气"。

后期是还原肉眼所见

有人误以为获奖照片全靠后期堆料,其实顶级赛事最忌讳过度修饰,关键在于弥补相机与人眼的差距:人眼动态范围约24档,而普通相机只有12档,处理喀纳斯的晨雾照片时,我只用曲线工具恢复暗部细节,让白桦林若隐若现的状态接近当时肉眼所见,就像给破旧油画做修复,目的是呈现本真而非重绘,如果某处调整需要超过30秒解释原理,很可能已经越界。

等待比快门次数更重要

二十张连拍不如一次精准等待,在元阳梯田守候三天,终于等到云海漫过田埂的瞬间,水镜般的倒影里恰好飞过白鹭,这个画面如果靠连拍抓取,大概率会错过云气流动的完美节奏,好照片像煲汤,火候到了自然出味,下次拍摄前,不妨先观察环境半小时,你会发现最佳拍摄时机往往出现在放下相机又突然举起的那一刻。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