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三要素口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线是画面的灵魂
为什么有些照片看起来平淡无奇,而另一些却能瞬间抓住眼球?关键往往在于光线的运用,清晨的侧光能勾勒出建筑的轮廓,正午的硬光适合表现强烈的对比,而阴天的柔光则让肤色更自然,比如拍摄人像时,逆光可以营造梦幻的发丝光,但如果直接对着太阳拍,人脸容易黑成剪影,这时候用反光板补光,或者调整角度让光线从侧面进入,效果会大不相同。
构图决定视觉流向
一张照片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众视线如何移动,三分法是最基础的法则,但死板地套用会让画面显得机械,试试看把主体放在交叉点附近,同时利用线条引导视线——比如蜿蜒的小路指向远处的山峰,或者一排栏杆将目光引向画面中心的模特,拍摄街景时,等待一个行人走入预设的构图点,往往比后期裁剪更有效,好的构图应该像讲故事一样有起承转合。
快门速度冻结或模糊时间
用1/1000秒凝固飞鸟展翅的瞬间,还是用1/30秒拍出瀑布丝绸般的流动感?这个选择直接决定了照片传递的情绪,拍摄运动物体时,很多人会发现明明用了高速快门,画面还是模糊的,这可能是因为忽略了物体运动方向——横向移动的汽车需要比迎面而来的更快的快门速度,有个实用技巧:拍摄跑步的人物时,试试用追随拍摄法,让背景拉出动态模糊,主体反而清晰突出。
景深控制突出层次感
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总爱用大光圈镜头?浅景深能把杂乱背景虚化成色块,但过度追求虚化会让照片失去环境信息,拍摄美食时,f/2.8的光圈能让草莓上的水珠晶莹剔透,但拍集体照就得收缩到f/8以上,有个容易忽略的细节:景深不仅受光圈影响,还与拍摄距离有关,手机靠近花朵拍摄时,即使光圈不大也能获得不错的虚化效果,下次拍人像,可以尝试让模特与背景保持较远距离,再用长焦镜头压缩空间,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层次感。
色彩搭配传递情绪
冷色调适合表现静谧,暖色调容易唤起温暖感受,但打破常规往往更有冲击力,落日时分给雪地染上粉紫色,或是用霓虹灯的品红撞色夜空的深蓝,都能制造记忆点,拍摄秋叶时,试试在阴天提高饱和度,反而比阳光直射时更显浓郁,如果画面色彩杂乱,有个取巧的办法:转换成黑白后通过调整不同颜色明度来突出主体,这比直接拍黑白照片更可控,色彩不仅是客观记录,更是主观的情绪画笔。


 Sweet甜心
 Sweet甜心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