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摸过相机也能拍出好照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以为必须用专业设备才能开始摄影,其实手机就是最好的启蒙老师,试着在阳台观察清晨光线:当阳光斜射时,晾衣绳上的水珠会变成天然棱镜,上周帮邻居拍宠物时发现,蹲下来与小狗平视的视角,比站着俯拍生动十倍,摄影是用光的艺术,不是烧钱的艺术——就像学做菜不必先买整套德国刀具。
快门速度不是数学题而是选择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看到参数就头疼?先记住三个场景:拍奔跑的猫用1/500秒以上,咖啡馆静物用1/125秒,夜间车流尝试1/15秒+三脚架,上周拍雨天街道时,把快门调到1/60秒,雨滴变成了悬浮的银线,而行人则糊成流动的色块,这就像煮溏心蛋,时间长短决定蛋黄状态,关键看你要什么效果。
构图法则可以打破但先要学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分法就像骑自行车的辅助轮,初期要刻意练习,拍楼下早餐摊时,把蒸笼热气放在右上交叉点,摊主的手部动作作为引导线,但上周拍旧巷子里的对称门框时,故意把主体怼在正中央,反而强化了岁月沉淀感,构图和写作文一样,先掌握主谓宾结构,才能写出漂亮的倒装句。
后期修图不是造假而是显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胶片时代要在暗房显影,现在用手机就能完成,修第一张人像照时,把阴影提亮20%突然看清了模特眼中的光斑;而街拍调黑白时,发现红色滤镜能让蓝天更戏剧化,这就像炖汤最后撒盐,前期拍摄是食材,后期是调味——你会责怪厨师往汤里加盐吗?关键是要保留拍摄时的真实情绪。
审美积累比参数记忆更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翻完十本画册还是不会拍?试试这个笨办法:每天存三张触动你的照片,周末去菜场还原其中一张,上个月模仿某张经典构图拍鱼摊,结果发现摊主杀鱼时飞溅的水花比原图更有生命力,审美就像腌咸菜,需要时间浸泡,当你能说清为什么喜欢某张照片时,参数自然就记住了。


 Smart聪慧星
 Smart聪慧星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