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收入取决于接单类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同样是按快门,拍婚礼和拍淘宝商品完全是两码事,上周遇到个同行,扛着三台机器跑婚庆,单场报价6000块;另一个专接电商静物的,每天在棚里拍8小时袜子,月入不过万,商业摄影就像开餐馆,米其林和快餐店的利润能一样吗?有个客户问我:"为什么你拍产品比拍活动贵?"很简单——前者要修200张图,后者只需要挑20张原片直出。
设备投入像烧汽油的跑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刚入行的小伙子总爱问:"用两万块的相机能不能接单?"这就好比问"开桑塔纳能不能跑滴滴",设备确实不是决定性因素,但客户看见你拿专业器材,砍价声都能小三分,认识个拍建筑的老手,每年光镜头保险就交8000多,可人家接一单全景拍摄够买半支镜头,反过来看拍证件照的,200块的补光灯用了五年,每天稳定进账300元。
淡旺季比天气预报还难捉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去年九月遇到件趣事:两个拍毕业季的摄影师,一个在六月赚了五万后直接去旅游,另一个等到九月开学才开工,这行当的旺季就像台风天——婚礼季集中在5月和10月,电商节前商品拍摄扎堆,但春节前后可能半个月没活干,有个拍美食的姑娘说得妙:"我们这行不是按月领工资,是按黄历收钱。"
自由职业其实是24小时待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表面看摄影师时间自由,实际上半夜两点修图是常态,接了个企业年会的活,白天拍完晚上就要交片;旅拍摄影师更惨,客人玩的时候你得工作,客人休息时你还在选片,上个月帮朋友代班,早上五点拍日出婚纱,下午三点赶场拍宝宝宴,回家发现相机包里还装着没吃的早餐,这行赚的不是快门钱,是卖命钱。
技术变现像拧湿毛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有人觉得会按快门就能赚钱,可现实是:会布光的比会构图的贵500,懂色彩管理的再加500,见过最绝的是个拍菜谱的师傅,能把土豆拍出牛排质感,客户排队等档期,反观那些只会用自动模式的新手,拍场活动能被甲方要求重拍三次,有次帮人改片,发现原片居然用jpg格式拍的,这就像用塑料袋装热汤——不是不能装,但早晚要漏。


 墨香浸润心灵
 墨香浸润心灵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