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大范围延时摄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范围延时摄影需要移动机位
传统延时摄影是固定机位拍摄,而大范围延时摄影的核心在于“动”,拍摄者需要规划移动路径,比如用滑轨、车载支架或徒步移动相机,每拍一张照片后调整机位位置,例如拍摄城市日出时,可以沿着天桥每前进2米拍一张,最终画面会呈现建筑物与太阳相对位置的变化,仿佛镜头自己在飞行。
轨道精度决定画面流畅度
移动时若步长不一致,成片会出现卡顿,就像用尺子画虚线,如果线段间距时大时小,看起来就断断续续,专业拍摄会用激光测距仪标记移动点位,业余条件下可以数地砖:假设每块地砖30厘米,移动三块砖就拍一次,曾有摄影师在沙漠拍摄时,用脚印作为移动标记,结果风沙掩盖痕迹导致画面抖动——这说明稳定参照物有多重要。
透视变化带来视觉冲击
固定延时只能记录时间流逝,而大范围移动会产生透视变形,比如拍摄旋转楼梯时,相机环绕移动会让扶手栏杆形成螺旋扭曲效果,但这也容易翻车:某次拍摄中,我未计算移动速度与快门间隔的匹配,导致近景树木位移过快,最终视频像被胡乱拉扯的橡皮泥,后来发现移动距离不得超过画面宽度的5%,才能保持自然过渡。
后期合成比拍摄更耗时
拍摄200张素材只需两小时,但对齐画面可能花一整天,风吹动的树叶、飘过的云朵都会造成画面元素错位,就像试图拼合被熊孩子撕碎的报纸,常用技巧是在PS中手动设置锚点,或用AE的变形稳定器,有次我偷懒全用自动对齐,结果建筑物边缘出现了幽灵重影——这提醒我们:机器可以辅助,但不能替代人眼判断。
天气是最大的不可控因素
计划一周的拍摄可能毁于一场雨,阴天时云层移动缓慢,延时效果像卡带的录音机;狂风天气则会让三脚架晃动,哪怕用沙袋固定也无济于事,最理想的是微风的晴天,但遇到这种天气时,你会发现自己总是在“再等一朵完美的云”和“再不拍太阳就落山了”之间纠结,这大概就是摄影版的“等红灯时总觉得自己车道最慢”。


 ForestBreezeJoy
 ForestBreezeJoy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